-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撒撒是爱死
乌兰县各民族通婚调查报告
外国语学院、2011800435、达西才仁、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名族团结、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各民族的通婚程度则反映民族的团结、交往程度。也体现了婚姻双方对不同民族的界定、评价和选择。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不同民族的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达到较高的和谐,双方达到广泛的社会交流时,他们之间才有可能出现通婚现象。然而,各族间通婚频繁,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乌兰县居住着蒙古族、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和汉族占人口的41%和49%,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地区。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不断深入,各民族通婚更频繁。
本人主要以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为主,获得资料进行分析。
关键词: 乌兰县 各民族 通婚
一论述
1族际通婚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个异性的关系,而且隐含着两个人所代表的族群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影响人们择偶与婚姻的因素很多个人的择偶决定对方的年龄、相貌、智慧、性情等方面信仰什么宗教、持有哪种政治态度、受到什么教育、得到什么职位、收入和财产有多少等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对于婚姻对象的选择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除了政府《婚姻法》在结婚年龄等方面的规定外,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分以及相关的在就业、社会福利、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区别对待,对于城乡居民之间的通婚无疑也存在着消极影响,既影响所在群体的态度,也影响个人在涉及通婚决定时的考虑早在周秦时期,乌兰地区就是塞外羌人驻牧地。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吐谷浑部迁至青海南部地区,随后向北发展,今乌兰地区为吐谷浑属地。元宪宗三年(1253年)起,属吐蕃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至明代1559年,东蒙古俺答汗第三次移牧青海后,不断有成批蒙古人移居青海,今乌兰地区蒙古人逐年增加。清雍正元年即1723年,蒙古巴隆部首领从东部牧业区招募汉族农民到今乌兰地区进行农耕,并教当地牧民农耕技术。民国18年,即1929年1月1日,青海正式建省,今乌兰地区属青海省管辖。湟中、湟源、化隆等地的部分回、土、撒拉族农民,为抗拒蒋介石、马步芳的横征暴敛,成批至
年份(年) 结婚总数(对) 通婚总对数9(对) 比例(%) 2000 178 39 21.91 2001 277 39 14.08 2002 234 68 29.06 2003 452 46 10.18 2004 479 43 8.98 2005 424 48 11.32 2006 407 41 10.07 2007 346 46 13.26 2008 324 38 11.73 2009 294 33 11.32 2010 331 39 11.78 2011 292 34 11.64 合计 4038 514 12.73 备注:因为乌兰县只要是蒙藏回汉族的通婚为主,所以通婚总对数为蒙、藏、回、汉的通婚总对数
从表1可以得知,乌兰县2000-2011年的结婚总对数和通婚总数并不是呈递增趋势,结婚总对数喝通婚总对数也不不是同步发展。马戎认为,一般来说,当两个族群集团之间的通婚率达到10%以上时,可以判断说这两个族群之间的融合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关系也比较和睦。?据此可以说,乌兰县的通婚率还是比较高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
3影响乌兰县各民族通婚的调查分析
从前面的资料来看乌兰县通婚情况在不断变化,通婚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当然影响通婚的因素还有很多,既有个人的还有家庭成员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面是本人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得出数据
⑴文化水平
表2:通婚者文化程度统计表
类别 男 女 学历 通婚人数 比例(%) 通婚人数 比例 初中以下 17 16.19 15 14.29 高中 10 9.52 12 11.43 中专 13 12.38 14 13.34 大专(本科) 62 59.05 64 60.95 硕士 3 2.86 0 0 总计 105 100.00 105 100.00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调查者中具有大专(本科)文化水平的通婚者较高,达到50%以上。从中可以发现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接纳程度更深一些,因此思想较为开放,民族偏见较少,这就增加了他们与其他民族通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们,接触其他民族的机会更多,更容易消弱他们对本民族的依附心理,利于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而且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具有相近文化水平的人,这样他们相互之间往往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志趣,这样就增加了通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