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布氏杆菌病的护理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布氏杆菌病的护理体会
徐建华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以羊种菌致病力最强。临床上主要从隔离,休息、饮食、病情观察、对症护理、药物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方面采取护理措施。
【关键词】布氏杆菌 流行病学 发热 联合治疗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16.7 【文献标识码】A
【病原学】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根据储存宿主、生化、代谢和免疫学的差异分类,布氏菌属可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布鲁菌含20余种蛋白抗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在致病中起主要作用。该菌对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
【流行病学】
该病为全球性疾病,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曾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鲁菌感染防治,使发病率显著降低,年发病为6000人次左右。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等牧区。我国主要以牛种菌和羊种菌为主要病原体。
(一)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二)传播途径
1经皮肤及粘膜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受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感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2经消化道传染 食用含菌的乳类、水和食物而受染。
3经呼吸道传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4.其他 如苍蝇携带也可传播本病。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较强免疫力。因不同种布鲁菌之间存??交叉免疫,因此再次感染者很少。病区居民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3周,平均2周,也可长至数月甚至1年以上。临床上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限性感染和复发。
急性感染是指患病3个月以内;亚急性感染,3个月到1年;慢性感染,1年以上。
亚临床感染
亚临床感染常发生于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30%以上有高水平的抗布鲁菌抗体,不能追溯明确的临床感染史。
急性和亚急性感染
病多缓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睾丸肿痛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5%~20%出现典型的波浪形,其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多次,故又曾称本病为波浪热。多汗也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关节痛常较剧烈,呈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占男性患者的20%~40%,由睾丸炎及附睾炎所致,多为单侧。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
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可由急性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期病史而直接表现为慢性。本期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和慢性疲劳综合症;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统最为常见。、
局灶性感染
复发
经抗菌治疗后约10%的患者出现复发。复发往往发生在初次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发往往与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及不规范治疗有关。
现将治疗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4年9月治疗后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5-55岁之间.其中出现明显关节疼痛的6例,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3例,出现不规则发热的20例。致病菌均为羊种菌。
1.2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和水分。高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
②对症治疗:头疼、关节痛剧烈者应用镇痛剂。中毒症状明显和睾丸炎严重者,可适当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10mg入壶。
③病原治疗:布氏杆菌为细胞内细菌,因此病原治疗的抗菌药物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药物,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和多疗程疗法。临床上一般用头孢曲松钠3g/d和利福平600-800mg/d联用,疗程3周,作为首选方案。
1.3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4-10ⅹ109/L)或减少,(l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