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知识分子的性格悲剧——孔乙己和范进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知识分子的性格悲剧——孔乙己和范进分析
◆ 李永录 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中学 731707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病态人生。若将两篇小说放在一起读时,就会发现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缺陷。正因为这样的缺陷从而造成了他们可笑而又可悲的一生。
两篇作品的结局似乎不同,但主人公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性格的悲剧。范进和孔乙己都是接受封建文化教育的读书人,他们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是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自尊。他们两人无休止地考学无休止地惨败无数次地东山再起,使他们对人生孤注一掷,处于玩命的疯狂状态,读书只求人生一赌,丧失了谋生本能,成为社会的废品。
孔乙己懒做,范进不会营生。孔乙己“写得一笔好字”,却不愿意替人抄书,以致丧失工作,导致讨饭,最终酿成了惨剧——偷东西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使其不幸人生走向了终点。但他又好吃成性,稍有微薄之财就到酒店买酒买菜,贪图“口”乐。后来在打折腿后,为解一口之馋,竟徒手爬到咸亨酒店。
范进考学三十年,完全丧失了求生之道,不能捞进一文钱一粒米,全靠屈膝于丈人胡屠户的施舍,丧尽了人格尊严。
母亲饿得两眼发黑,他也束手无策;卖鸡不会吆喝,插个草标,从东到西一个大清早无人问津,其形象可笑可悲可怜!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他虽然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在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时,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陈腐的语言便是迂腐的性格的表现。当他有九文大钱时,便炫耀地“排出”,只有四文钱时,沮丧地“摸出”。孩子们看热闹时,分的豆是“一人一颗”,而孩子们望碟子时,“他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酒客取笑他被打断了腿时,却说是“跌断,跌,跌……”试图用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范进懦弱猥琐,甘受屈辱,自卑自贱。他惧怕胡屠夫,无端遭受辱骂,却连连说道:“岳父见教的是。”在向胡屠夫借盘缠时,被胡屠夫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却只能忍气吞声、卑怯畏缩。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
孔乙己的清高使他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当作宝贝,并固守不变,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而范进则只记住了八股文章,并钻入了牛角尖中,在自卑自贱中苟喘,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腐儒的代名词。
神经脆弱和自我安慰的畸形悲剧。范进因宗师“舍予”,年过半百才中了秀才。又穷尽其一生的精力致力于科举考试,终于中了举人。当“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的报贴挂在范家破旧的茅屋中间时,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范进喜极而疯,他疯的很可怜,疯的很可笑,完全失去了“自我”。究其原因,科举考试的屡考屡败,其心灵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考试失败一次,压力就膨胀一倍,一旦侥幸成功,这一事实强烈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当下意识的痛苦一旦解脱,他就完全失掉全部精神,才会出现那种疯癫的状态。这正说明其神经的脆弱和精神的麻木。
人们明知孔乙己是封建教育的弃儿,却故意揭他一生“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心灵上的伤疤时,他窘得颓唐不安,脸上罩着一层灰色,而众人却哄笑起来。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其悲剧正如柏格森所说:“滑稽人物的滑稽程度往往是等于他不自知的程度。”孔乙己的悲剧就悲在他至死不悟,他“不自知”地炫耀造成自己终身不幸的一切。 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崩溃后的结果。
总之,无论是中举的范进,还是落第惨死的孔乙己,虽然两人命运差异,而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即性格上的缺陷和精神上的不完整,是造成他们悲剧人生的一个方面。他们都只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两具僵尸,不过一个腰束金带,一个肩挂草绳;他们是一根毒藤上结的两个病态的瓜,一个畸形臃肿,一个枯萎干瘪;是一棵朽木上长的两个毒菌,一个奇形怪状,一个腐烂不??罢了。他们在那样的社会坏境里,都失去了人格尊严,都失去了自身价值,都是那个时代活着的死人,都是当时那个社会的一个悲剧! 他们或者在福禄中生,或者在困顿中死,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