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原则PPT
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水电解质指标正常: BUN:4.49mmol/l;肌酐:81umol/l 碱性磷酸酶:90U/L 肿瘤常规(定量)正常。 骨盆正位DR片: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颈干角变小,大小粗隆分离、移位 髋部及双侧股骨干骨密度降低,股骨干骨皮质变薄 三维CT重建: 骨密度测定: 左侧髋关节影像模糊,骨矿密度(BMD):0.484g/cm2,“T”值为:-3.3SD。 骨密度测定: 1-4腰椎影像清晰,骨矿密度(BMD):0.443g/cm 2,“T”值为:-5.0SD。 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 0.654ng/ml (女性绝经前 ≤0.573,女性绝经后 ≤1.008) 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100.10ng/ml (女性绝经前 15.13-58.59,女性绝经后 16.27-73.87) 诊断: (1)左股骨粗隆间骨折 (Evans Ⅰd型 ) (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 处理措施: 完善术前检查 积极手术治疗 翻身防褥疮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抗骨质疏松治疗 抗骨质疏松治疗 抗骨质疏 松治疗 基础治疗 抗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基础治疗 * 基础治疗—生活方式改变 体育运动对峰值骨量(PBM)的影响 Bailey DA et al, J Bone Miner Res, 1999;14:1672-1679 全身峰值骨量 (g/年) 股骨颈峰值骨量 (g/年) 腰椎峰值骨量 (g/年) 100 200 300 400 500 0 女孩 男孩 10 12 14 16 2 4 6 8 0 女孩 男孩 0.5 0.6 0.7 0.8 0.2 0.3 0.4 0 女孩 男孩 1 0.1 0.9 运动量较少 运动量适中 运动量较大 ** ** ** ** * * 相对于运动量较少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05, **P≤0.001 * 基础治疗—Ca与维生素D的摄入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 元素钙总摄入量: 成人800mg/天 绝经期后妇女及老年人1000mg/天 维生素D摄入量: 成人200IU/天 老年人400-800IU/天 维生素D的补充 FGF23 3 1,24,25(OH)3D FGF23 1a(OH)D3 1,25(OH)2D3 1a(OH)D3 1a,25(OH)2D3 发挥作用 1,25(OH)2D3 发挥作用 25(OH)D3(D2) 普通D3(D2) 1,25(OH)2D3 (D2) 发挥作用 D3(D2) (可直接进入肠壁细胞) 用普通D还是活性D? 普通D:营养素,纠正维生素D的缺乏 活性D:药物,纠正1-羟化酶的缺乏 * 钙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 基础治疗—重要但不足够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目标 药物的抗骨吸收功能-------维持骨量 药物的促骨形成功能-------提高骨质量 最终:增强骨强度,超越骨折阈值。 *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江门市人民医院 骨科主治医师:杨明明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2亿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 60-70岁之间的女性约1/3患有骨质疏松症 - 80岁或以上的女性约2/3患有骨质疏松症 约有30%的50岁以上的妇女伴有一处或多处椎体骨折 约1/5的50岁以上的男性会在余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呼吁关注骨质疏松症 治疗高血脂 预防心肌梗塞 防治 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折 治疗高血压 预防中风 医学界已将这三种疾病放在同样重要位置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1.早期多数无明显的症状 沉默的杀手 2.骨痛 腰背部疼痛或者周身骨痛 3.脊柱变形 椎体骨折 男性:5% 女性:16% 腕部骨折 男性:2.5% 女性:16% 髋部骨折 男性:6% 女性:17.5% 4.骨折(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策略 1.病史采集(高危因素) 2.病因分析(原发/继发两大类)及分型诊断(高、低骨转换型) 3.骨折风险评估(Frax软件) 4.骨量诊断(程度) 5.骨病理学检查(非常规检查) 一、病史采集 1.不可控因素: 性别 女性 年龄 老年 家族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