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语言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语言
河南三门峡市一高 张华伟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无论是诗人的数目还是诗歌的数量都堪称举世无双。历代灿若河汉的诗界巨星,都以他们天才的光辉照耀着世界东方的艺术穹宇。春观花,秋赏月,夏听雨,冬踏雪。这些文人墨客每每在与大自然进行神秘的心灵对话之后,总能以自己敏锐的视角、浪漫的诗心去感悟自然,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特别是在秋天,碧天高远,黄叶翻飞;西风萧瑟,北雁南归。此情此景,最易触动游子的乡思,离人的哀愁,壮士的悲怀。因此,秋士之悲便成了中国文人一个打不开的心结,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盯在一个最能触发他们 灵感的形象之上,这个寄托着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语言。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每当我们吟诵和品味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象;可以是比喻化的意象,也可以是象征化的意象。但仅有语言形式而无艺术表达,还不足以展示诗歌的魅力。中国诗歌艺术的另一个奥妙在于意象组合的灵活性。如意象的并列、融合、叠加、流动,意象的超时空组合等。
在儒、释、道精神的影响下,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神秘悠远,气象万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具有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因此,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味言内之意,更要琢磨弦外之音。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呢?
第一,品味意象语言,体会象外之意。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分析:山河在,明无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这里,由景、物、事、人等结合而成的“境”,和诗人国破家亡的悲愤怨尤之情、忧国思家之意完美结合,诗人的不尽之意,正是通过这有限之境表现出来。
第二,把握象征化意象,琢磨弦外之音。
所谓象征化???象即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把情感寄托在某一事物之上,来曲折地传情达意。如王安石《梅花》、陆游《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三者对梅花的描写。
第三、理解比喻化意象,领会言外之意。
分析一组桃花诗的寓意: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分析:这两首这两首诗都以桃花为核心,抒情感事:借桃花对显赫一时的新贵进行讽刺、抨击,又借桃花突出时、空的变化,表现自己坚定的立场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读者通过变与不变的关系,体会到的却是社会人生的哲理,这种哲理思维,蕴藏在鲜明的可以捉摸的形象中,蕴藏在桃花的前后不同的形象中。
第四,把握情感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所谓情感语言即借助感情色彩非常浓烈的词语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第五,积累特定称谓语言,提高文化素养。
例如:鸟——有空远感觉:两个黄鹂鸣翠柳/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千山鸟飞绝。
杨柳——留恋、离别含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烟笼十里堤/杨柳岸晓风残月/羌笛何须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其它如:夕阳、长亭、烟波、丁香、雨巷、落花(红)、松、竹、梅、菊、荷、鸿雁、鹧鸪等。
由以上分析可知,诗歌语言的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是一种艺术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是由我们独特的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决定的。诗人们以自己敏锐的诗思,喷薄的才情,为后人树立了一座难以企及的诗词高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今天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新,也才能真正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