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运用汗法治疗皮肤瘙痒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运用汗法治疗皮肤瘙痒
张琦敏1 杨 婵2 陈明岭(通讯作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图分类号】R2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246-01
【摘要】:皮肤瘙痒是皮肤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目前对瘙痒尚无特效治疗,中医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使邪随汗解,从而达到止痒的效果。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正邪交争于肌表,且两者均不盛时,可微微发其小汗;里阳亏虚,阳气浮越于外,可温阳发汗;久虚亦可致身痒,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汗法;瘙痒;伤寒论
瘙痒是皮肤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瘙痒可为局限性,亦可为泛发性,轻重程度不一,由轻微的蚁行感乃至不可忍受的剧痒。皮肤瘙痒是皮炎、湿疹、荨??疹、接触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干燥症、浅部真菌感染、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胆汁淤积症、慢性肾病、肿瘤和艾滋病等系统性疾病重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1]。引起瘙痒的原因不一,而瘙痒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一直未被阐明,近年研究结果证实存在与皮肤瘙痒有关的系统,包括皮肤致痒因子、瘙痒的选择性受体、传入神经纤维和中枢神经系统瘙痒反射的特定区域[2]。在治疗上目前普遍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紫外线照射治疗等,但效果并不明显。从中医来讲,可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使邪随汗解,即通过运用汗法从而到达止痒目的。
《内经》对瘙痒的认识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也有"风盛则痒"的认识,隋《诸病源候论》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清《医宗金鉴middot;外科心法》"凡诸疮作痒,皆属心火,火邪内郁,表虚之人,感受风邪,袭人皮肤";亦有"血虚风燥"、"湿盛则痒"等诸多认识。对于瘙痒的治疗,因"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认识,故大多从阴虚血热论治,治疗上也多清热凉血祛风或除湿止痒,多使用寒凉药物,然而长期使用,必然导致正气受损,瘙痒反复发作,病情缠绵。而张仲景却从汗法论治身痒,为我们提出另一个思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三处提到瘙痒。
1、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条说明正邪交争日久,有八九日,表现在畏寒发热上,而此时正气虚,邪气也不盛,二者交争于皮肤而致身痒,此时因正气已虚,故不能过汗,恐伤正,亦不能不汗,否则邪无出路,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发小汗。2、"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此条说明阳气浮越于外,故可见脉浮,面热赤,本是可以直接运用汗法而解,但又说"迟为无阳,不能做汗",说明阳气亏虚,而《素问》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此处无阳能加于阴,无法汗出,故出现身痒,此时则要注意"无阳",需要温阳发汗,运用麻黄附子汤。3、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此条中"如虫行皮中"这是身痒的一个典型表现,其原因为"久虚故也",但对于此处的久虚,因理解不同,治法亦有不同。总结这三条,我们可以知道,正邪交争于肌表,且两者均不盛时,可微微发其小汗;里阳亏虚,阳气浮越于外,可温阳发汗;久虚亦可致身痒。
故治疗目的是止痒,而方法则是发汗。《素问middot;阴阳应象大论》记载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汗法应用的原则。而为保证"汗出",则要保证道路通畅,即阴阳升降出入的通道通畅;再次是阴阳充盛,方能"阳加于阴"。
而汗法的临床运用上,《伤寒论》中广泛用于外感表证,治法上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利水发汗、温阳发汗、养阴发汗等。用法众多,同样也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比如运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5%[3],运用中药发汗法配合精心的护理是淤胆型肝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临床改善的保障[4];运用调营发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5]等。
治疗皮肤瘙痒仍是临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很多医家治疗常用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有起效者,亦有顽固不治者,仲景所提出的汗法为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汗法是在对疾病有了整体认知的情况下,辩证论治,审证论因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皮肤病病位在皮,病性有实、有虚、有虚实夹杂,治疗上以发汗为主,结合病因,兼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感.doc
-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会“倾吐”.doc
-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doc
- 浅谈语文教师教学心理.doc
- 浅谈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oc
- 浅谈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doc
- 浅谈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doc
- 浅谈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doc
-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doc
-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doc
- 2025年文旅景区淡季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策略报告.docx
-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合规管理与监管科技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文化产业政策环境报告:未来五到十年政策效应与趋势预测.docx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康复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中的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在生态养殖中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法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解读及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科技产业市场前景及未来五年趋势.docx
- 2025年文旅景区旅游交通设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高中生科技创新竞赛选手心理素质培养策略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