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贫困群体.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一代贫困群体

待业大学生:一个新“崛起”的贫穷群体 2010年09月22日 10:32人民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在中国高昂的GDP“头颅”之下,掩盖着若干贫穷群体,这其中不但有农民、有工人,还包括昔日的“天生骄子”——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据报载,全国每年有上百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便加入了待业大军的行列。估计近十年年来累积起来的待业大学毕业生,不会少于1000万!按照社会上通常的2:8开的“富”“贫”比例,其中约有800万大学毕业生捂着空空的钱袋或背负着债务过日子,有人将待业大学毕业生成为“新贫穷群体”。让人感到残酷的是,“新贫穷群体”往往是本来贫穷的农民与农民工子女家庭贫穷的延续。“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项目组对50万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家庭阶层对其高等教育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在“211”院校中,农民与农民工子女入学时以576分的平均分领先于管理阶层子女的557分,但其找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从学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状况来看,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有35%的毕业生未能就业,远远高出管理阶层子女未就业15%的比例。在就业质量上也明显处于弱势,2008、2009两届毕业生中的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在各阶层中分别排在倒数第一、第二位。家庭背景已成为就业过程中一道不断升高的“隐形门槛”。大学生就业中的“潜规则”已经非常普遍,农村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网络及对公务员职位招考时,带有就业歧视性的户籍制度等,都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城里的孩子,从小在城市长大,父母都在城市里工作,认识的朋友多,家里多多少少有些关系,父母就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为孩子铺路,而农村大学生的父母则无能为力。至于那些有优越家庭背景的毕业生,则更容易借助其父母手中的金钱和权力,顺利地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轻松获得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贫穷和富贵均大有被世袭之势!所谓“穷二代”、“富二代”、“垄二代”、“官二代”等已成为新的流行语,还有无数个三代人在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的“政法之家”、“电力之家”、“电信之家”、“金融之家”和三代同一个身份的“公务员之家”等等,正是就业竞争机会不均等的产物。想当初,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高考“金榜题名”的大学新生,在金秋时节揣着的一个金灿灿的梦想走进了大学校园,度过了几年浪漫的五味俱全的校园生活,但当他(她)们走出校门的第一天起,便立即感受到了人生第一个巨大压力——“就业之难,难于上青天”。来自贫穷家庭的毕业生就业难,已经呈现出两个向下的趋势,一个是就业率降低,一个是起薪点降低。就业率低薪酬低,这“两低”使许多大学毕业生“旧贫”未除,“新贫”又添。近年来,新闻媒体关于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寒窗数载的学子怀揣文凭,走出校门,四处投简历,托关系,只为找到一个谋生的“饭碗”。然而碰壁者居多,即使有幸找到一份工作,起薪大多也在1000元左右,最低的甚至只有600元,和民工相差无几。多少大学毕业生为投递简历而跑断了腿?多少大学毕业生为遇不到“伯乐”而发出怀才不遇的感叹?多少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合适的用武之地而后悔“白读了几年大学”?多少大学毕业生因在职场上屡屡碰壁而灰心丧气?2006年4月8日上午,在青海民族学院举办的“非公有制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一块书有“永乐馄饨店”5个大字的招牌十分醒目,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王磊停住了,这家小吃店是他暑假打工端盘子的地方。老板很热情,“小王,到我这边干吧。别人一个月给350元,我给你400元,包吃包住!”王磊没敢应声,拔腿跑了。“好不容易读了本科,出来竟是端盘子?”王磊看上去很难过。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他,4年大学的费用几乎拖垮了全家,临到毕业,却不能靠一份满意的薪水还上读大学的“巨债”。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四学费还没交的王磊焦虑不已,“交不齐学费,领不到毕业证,找工作就更难了。”令人吃惊的是,王磊所在的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交齐学费。《南方周末》的记者曾经发过一篇题为《西部贫困大学生调查:透支35年收入上4年大学》的文章。该文引用全国人大代表程苏的数据对比:“按平均水平计算,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7000元,这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强劳力35年纯收入!”农家子弟举债上大学,意味着毕业后及背负着还债的压力。而就业困境使农村大学生成为新的边缘人群,尤其是待业多年的毕业生,10年内都将陷于“学债”的纠缠之中。许多农家子弟毕业后难以在城里找到工作,回到就业机会更少的原籍,多年待业荒废了所学知识,相当数量者打起短工,以搬砖头、端盘子等体力活谋生。还有的学生因毕业后没有工作,或虽找到了工作但工资太低,未能按时偿还入学时申请的助学贷款,而在银行的信用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