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天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天节

襄阳穿天节 穿天节节日简介 穿天节的历史渊源:汉水女神、七夕节 穿天节的衰落 天穿节 重拾穿天节 1~8届穿天节的举办 穿天节的演变及发展 穿天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穿天节”是襄阳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它源于古襄阳万山才子郑交甫遇汉水女神,赠佩珠定情的美好传说。 唐宋时期,每年正月二十一日过穿天节,襄阳城里的百姓都来到了万山,乘船沿汉江而下,在江边聚会,在沙滩上捡拾汉江中游特有的带孔窍的小石头,用丝线穿起来,佩戴在头上、身上,以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也借此机会交往恋爱,整个节日充满浪漫的情趣。 它集郊游、采石、交友于一体,体现了襄阳古老的民俗文化,展现襄阳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 节日时间 为什么选定正月二十一日为穿天节,史无记载。但根据我国古代阴阳学说里数的概念,“阳卦奇,阴卦偶”(《周易·系辞下》)。3和7是阳数,一月中,3×7=21,就获得3个阳数,即3、7、21,这适应了过罢春节后,人们祈盼阳春以利春耕的心愿。这也是穿天节有着深厚民众基础的原因,人心多么祈盼“三阳交泰”呀! 穿天石 穿天石,是汉江石的一种,多为白色的石英石。也称穿心石,就是石头上窟眼的石头,多产于中国大陆汉江襄阳段。原来这是个特殊的石头,中间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洞。如果在这里能找到这样的石头,会有好运气的。穿天石之所以得名,引起人们的喜欢并收集,是因为穿天石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石头来源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因为汉水上游是在秦岭和大巴山的夹缝中流过,而秦岭和大巴山都曾是岩浆长期反复强烈活动地区(寒武纪时期)。岩浆中有许多矿物成分,其中包括石英、方解石等,这些矿物经过多少亿年的侵蚀、风化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石头。有的石头中含有杂质。石头经过汉水1000多公里的冲刷,一些杂质被溶解和冲掉,到汉江中游的襄阳段,就会较多出现有自然孔洞的石子,这就是襄阳人所说的穿天石。襄阳以上汉水中穿天石少,因为冲刷得还不够;襄阳以下汉水中穿天石也少,因为细沙淹埋了石子:穿天石产在襄阳是襄阳人的福气,是复活穿天节的物证。 诗经中的石文化 夏民族认为,石头是神性的物质,有崇石的习俗,据《书经·夏书·禹贡》说明夏禹本人也十分尊崇石头,并把“怪石”同金属、木材一起列为必须的贡品了。因而产生了夏禹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神话传说。又传说夏禹的母亲吞薏苡而生夏禹。夏族先民认为薏苡这种植物,结籽疙疙瘩瘩,一串一串,生殖力特强。而襄樊汉江中的特产——有孔的石头,形状像薏苡,具有薏苡和石头的双重神力。采集这种石子,“以丝贯之,悬插于首”的穿天节习俗,就有生殖繁盛的象征意义。 这种传说就使居住在汉水边的古襄阳的人们形成了一种风俗,就是春天里人们在汉江边寻找有孔窍的石子,用丝线穿起来,戴在妇女的头上,祈求生子、吉祥。大人们喜爱小孩子,希望长大以后有所作为,也有用薏苡草作丝、汉江穿心石作珠,戴在小孩腕上的,意在消灾避邪,健康成长。“石子”和“拾子”两音相谐,也就有了得“穿天石”既为“得子”之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两千五百年左右。由此可知,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汉水之滨的古襄阳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寻找奇石的风潮。 穿天节来源 襄阳穿天节有史料记载来源于宋代,庄绰在《鸡肋编》中说,“正月二十一,襄阳倾城,自万山泛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这块文化资源曾经被历史淹没过了,近年被重新开发出来,渐渐引起了襄阳人的兴趣。 历史渊源 – 神女弄珠 “神女弄珠”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而又最迷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据张衡《南都赋》注引《韩诗内传》(此书已不存)载:春秋时,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他便上前挑逗:“愿请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多情的郑大夫喜不自禁,以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过宝珠,藏于怀中。行约数十步,回望二女,杳无踪迹,伸手探怀,佩珠已失,方悟遇到了汉水女神,不禁怅然。 汉水 汉水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之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汉水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古代江、淮、河、汉并称为中国四大河流。在汉水哺育的人民中,古代流传着关于她的许多优美而生动的神话和历史传说。古人以为,是山都有精神,是水都有灵性。从江河来说,长江有巫山神女、黄河有洛河女神,湘江有湘水女神,汉江也有有汉水神女。山水神灵的出现,可以说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产物。 汉水女神 最早出现在《诗经·汉广》中,原为汉水游女,是以一个樵夫心上人的身份出现的.汉代以来,汉水游女的形象慢慢开始被神化。神化的手段之一,就是汉水游女的典故被反复地引用,出现在各种典籍中,被各大家、名家反复地称颂。 汉水女神与解佩渚 据传说,汉江在西周时期曾是楚国的北部边界河。公元前977年,周昭王率军伐楚,返回时要过汉江。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