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描写技巧教案
教学课题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表达技巧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表达技巧的解题技巧 主备人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补充 第一课时 描写方法鉴赏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对诗歌技巧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体现为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即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要借助各种艺术技巧来表现,可以说理解了诗歌的艺术技巧,也就打开了诗歌殿堂的深奥的大门。
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最为复杂 :从一切诗歌都要表现客观事物来说,有表现方法;从一切诗歌都要表情达意来说,有抒情(描写言理)方法。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在复习备考时,应以以下几方面为着力点:
1、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2、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对偶、反问、设问、衬托、用典等;
3、构思技巧,如照应、过渡、悬念、伏笔、铺垫、抑扬、跌宕、总领(统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收束全篇)、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等;
二、具体分类描写手法1、 衬托:正衬 /渲染、烘托 反衬(反衬:以动衬静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乐景写哀)2、虚实结合 、联想和想象、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明暗结合3、白描
4、对比
5、细节描写6、侧面描写
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 间接抒情:【“景”(事、物、史)与“情”(喜、怒、哀、乐)“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乐景哀情(哀景写乐情)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托物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 托物寓理 托物抒怀 4、借史抒情: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5、用典抒情
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谐音、反语、反问、设问、反复、用典等。
三、命题方式:
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往往命题为: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