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力学神经内
听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哪些患者需要做听力学检查
听力学检查项目及意义
听力学检查报告综合分析;郑大二附院耳鼻咽喉科;
哪些患者需要做听力学检查
听力学检查项目及意义
听力学检查报告综合分析;;声音传导的过程;声音传导的过程;郑大二附院耳鼻咽喉科;郑大二附院耳鼻咽喉科;郑大二附院耳鼻咽喉科;声音传导的过程;郑大二附院耳鼻咽喉科;临床意义:
1、新生儿听力筛查
2、感音性神经性听力下降
频率特性;
耳蜗的功能性变化相对于结构的变化出现的早;
鉴别蜗性聋和蜗后聋降;
3、突发性耳聋的OAE特点
频率特性;
动态监测突聋的恢复进程;
;4、梅尼埃病的耳声发射特点
OAE检出率下降,甚至消失。
甘油实验会在改善听阈同时提高OAE检出率、提高信噪比。
5、耳鸣与耳声发射的关系
频率特性;
听力正常的耳鸣者耳鸣频率范围内不能记录到OAE,
提示耳蜗功能下降;
6、听力监测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如耳毒药应用监测及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对微循环影响的监测。
;听力学检查项目及意义------耳声发射;
7、职业病的防护
OAE的变化早于纯音测听,可用于噪声性聋的大规模筛查、监测。
8、老年病的研究
耳蜗功能的退化,探讨老年聋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实用价值。
9、助听器选配、人工耳蜗术前听功能评估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到由听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电位。
(一)AEP的分类与特征
当声音强度在70dB左右时,从头顶与乳突之间所记录到的AEP大致有15个成分。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不同, 这些成分依次分为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听觉中潜伏期电位、听觉长潜伏期电位3大组。
;听力学检查项目及意义----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正
常
人
的
脑
干
听
觉
诱
发
电
位;;V波反应阈值 ≤30dB nHL 正常
30dB nHL 听力障碍
31-50 dB nHL 轻度
51-70 dB nHL 中度
71-91 dB nHL 重度
潜伏期:
ABR产生于听神经和低位脑干,
I波:听神经的近耳蜗端,
III波:耳蜗核,
V波:外侧丘系。
;依据ABR潜伏期可以对疾病定性、定位诊断。
1、I波分化不良或者消失,潜伏期延迟及以后各波潜伏期均延迟, ILD相应增加,听觉传导通路外周部分受损;
2、 I 波正常, III、V波分化不良或潜伏期延长,ILD延长,听觉传导通路耳蜗核上部受损,即中枢性病变所致。
;ABR在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总结如下:
1、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
2. 器质性和功能性聋的鉴别;
3. 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这是ABR在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主要应用之一。
;4. 影响听觉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脑梗塞、脑外伤、脑干胶质瘤、白质营养不良、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中脑病变、幕上病变(丘脑和大脑肿瘤、脑血管疾病)。
ABR表现为I 波正常, III、V波分化不良或潜伏期延长,ILD延长。
5. 听神经病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与纯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度听力损失,DPOAE多正常,ABR各波却缺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纯音测听听阈损失严重。
;6 .EABR:人工耳蜗术前病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障的检查。
7.BC-ABR:
8.临床监测
术中监测:CPA(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持续 检测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状况。
麻醉监测:麻醉中监测麻醉的深度。
药物监测:耳毒性药物、抗癫痫药(尤其DPH可使Ⅰ-Ⅴ波IPL延长,服用5年以上ABR异常达76%)
9.昏迷病人预后:昏迷病人的脑死亡是从波V到波I逐渐消失的。;10、眩晕的鉴别诊断
前庭周围性眩晕(内耳型):I波分化不良或者消失,潜伏期延迟及以后各波潜伏期均延迟, ILD相应增加,听觉传导通路外周部分受损,包括前庭神经感受器和前庭神经颅外段;见于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和内耳眩晕症。
前庭中枢性眩晕(脑干型):I 波正常, III、V波分化不良或潜伏期延长,ILD延长。即前庭神经核及与之相连的网状结构,包括前庭神经的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干梗死、出血、肿瘤等。
前庭混合性。
;前庭阵发症;12、联合动态脑电图行脑卒中预后评估
动态脑电图对大脑皮层的功能评估敏感性较高,ABR对脑干功能反应敏感,两者联合可提高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