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美德建设.pdfVIP

传统家训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美德建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家训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美德建设

传统家训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家庭美德建设 陈延斌 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在弘扬古代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服务的时侯,无论如何都不 能忽视中国伦理宝库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家训教化理论和实践。作为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传统政治、伦理特别强调修、 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 地位,因而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子推《颜氏家训•序致》)为 宗旨、以家庭伦理道德为价值核心和基本内容的我国古代家训文化十分发达。批 判地继承先人们留下的这一极具特色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家 庭美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古代的家训(也称家范、家诫等)一般是父母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 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另外也包括兄弟姊妹间的诫勉,夫妻间的嘱告。虽然至少 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周公诫子伯禽修养德行,礼贤下士等内容的文字资料 记载的家训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的家训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 的。正因为如此,传统家训虽然涉及领域及其广泛,但核心始终是围绕着治家教 子、修身做人展开的。我国古代传统家训中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父慈子孝。 “孝”是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由于封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 家长一般是由家庭中辈分最长的男子担任,加之家庭权力的转让、财产的继承都 是由父辈决定的,因而儿子绝对地服从、孝顺父亲就成为封建家庭道德最为根本 的道德规范。对此,传统家训无一例外地都把“孝”放在家庭道德的首位加以强 调。范质《戒从子诗》一开始就提出“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尊长, 不敢生骄易。”王夫之认为“孝友之风坠,则家必不长。”(《船山遗书姜斋文集补 遗》)不少家训都将“孝”与“敬”联系起来加以要求,认为“养”固然重要, 而“敬”更应提倡。如仁孝文皇后《内训》中就说:“孝敬者,事亲之本也。养 非难也,敬为难。以饮食孝奉为孝,斯末也。”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几乎所 1 有的家训都片面强调家长的权威,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封建专制主义,但也有不少 家训作者在论述父子关系时,也同时对为父者提出了“慈”的为父之道,要求做 父亲的在不失家长权威的条件下,对儿女、家人宽以待之,这样,如仁孝文皇后 《内训》所言,“慈者,上之所以抚下也。上慈而不懈,则下顺而益亲。”否则, “父不慈则子不孝”,最终吃亏的还是为父者。 (二)兄友弟恭,亲睦家齐。 传统家训论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适时,都把兄弟姊妹妯娌之间的和睦相 处、团结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规范。认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 “家道隆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见孙奇逢《孝友堂家训》)要求“兄须爱其弟, 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方孝孺《逊志斋集》)《颜氏家训》认 为要使家庭和睦,最要紧的是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这三种关系,“一家之亲, 此三而已矣”,特别是兄弟之间由于“各妻其妻,各子其子”,易生嫌隙,因而调 整好兄弟之间的关系个为重要。他还论述了兄弟失和、家庭不睦的危害性,指出: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童仆为仇敌矣。” 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开篇一章就是“睦亲”,他不仅从正、 反两方面分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兴家”、“齐家”的极端重要性, 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如何从财产的分配,不受婢妾仆隶的谗言迷惑以及避免姑嫂妯 娌间的言行失和等方面保证家庭和睦的具体措施。 (三)正身率下,严谨治家。 由于家训的制定、撰著者均为家庭中德高望重的前辈长者,他们多是深受儒 家封建伦理熏陶的人士,深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因而,每篇家训在论 及治家的道德要求时,总是把家长以身作则、正身率下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司 马光的《居家杂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李昌 龄认为为父为师要遵守为父为师之道,而“为父为师之道无它,惟严与正而已。” (《乐善录》)赵鼎《家训笔录》特别强调子女多的大家庭的家长更要憎爱不偏, “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无一毫欺隐,乃可率下。不可以久远不慎,致坏家风。” 不少家训还详细规定了管理家政的具体办法,如庞尚鹏的《庞氏家训》、姚舜牧 的《药言》、袁采的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