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源于伤寒,羽翼伤寒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源于伤寒,羽翼伤寒
罗淳 李知行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吴鞠通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伤寒论》的巨大影响。《温病条辨》系统地继承了《伤寒论》,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二个方面:一、灵活运用经方,扩大应用范围;二、辨证治疗上对伤寒有所补充和发展。《温病条辨》遥承仲景,并多有创新,使仲景的学术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不愧为“羽翼伤寒”之作。
【关键词】吴鞠通 温痛条辨 证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40-02
外感病在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中被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伤寒”,“温病”,并形成了两种理法方药体系。温病学说是在伤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补充了伤寒理论在认识、治疗、调护等方面不足,《温病条辨》便是典范。其在理论上不仅多考据《内经》,勤求古训,还远循仲景之法,对温病证治造诣颇深,为不少后世温病学家引用。其对伤寒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如下:
1 注重继承伤寒之法
吴鞠通善于继承整理仲景的理法方药,领会其旨而善于活用,更能根据临床实际进行补充发扬。《温病条辨》中以桂枝汤为全书第一方,在《温病条辨》一百九十八方中,有仲景原方三十余个,约占五分之一,若加上加减方所占比例更大[1]。其体裁,也仿效《伤寒论》,采取逐条明辨,言简易记的“条辨”形式。
2 灵活运用经方,扩大应用范围
2.1 剂量的变化
《温病条辨》中,若病证或病机与《伤寒论》相同或类似,则多采用仲景原方治疗。但是吴鞠通并不是把经方一成不变地照搬运用,而是根据病情需要在药物的剂量上加减灵活运用。在《温病条辨》中所运用经方近30 首,几乎没有一首是原方剂量不变使用的。如《卷一bull; 上焦篇》第4 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2],具体方药为:桂枝汤方,桂枝( 六钱)、芍药( 炒,三钱)、炙甘草( 二钱)、生姜( 三片)、大枣( 去核,二枚)。在本条下,吴鞠通明确指出:“盖寒水之病,冬气也,非辛温春夏之气,不足以解之,虽日温病,既恶风寒,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成内热外寒之证,故仍旧用桂枝辛温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矣”,此处用桂枝汤着重的是“初起恶风寒”,说明无论是否为内热之证,只要有“恶风寒”则说明有表寒,当用桂枝汤发汗解表。且在剂量上与《伤寒论》原方有所变化,《伤寒论》原方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是1:1,而《温病条辨》中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是2:1,即桂枝的量倍于芍药,其功效主要是发汗解表寒。在“下焦篇”第33 条用桂枝汤又指出:“但此处用桂枝,分量与芍药等,不必多于芍药也;亦不必啜粥再令汗出,即仲景以桂枝汤小和之法是也”,可见其用经方之灵活。
2.2 主治范围的扩大
吴鞠通运用《伤寒论》方,根据原方的内涵扩大了主治范畴。如桂枝汤,在《伤寒论》中,桂枝汤的主证是太阳中风证,凡见太阳病恶寒发热、自汗恶风、脉浮弱者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在阳明或太阴病中,凡有表证者,须用桂枝汤先解表再治里;其另外一个主要功效是调和营卫,在太阳中风证中用桂枝汤有了具体的体现。而在《温病条辨》中,“上焦篇”第4 条用桂枝汤,取其发汗解表的功效,“补秋燥胜气论”第3 条及“中焦篇”第51 条用桂枝汤,取其“小和”的功效。但在“下焦篇”第33 条用桂枝汤,吴鞠通明确指出:“此亦阳气素虚之体质,热邪甫退,即露阳虚。故以桂枝汤复其阳也。
”此处用桂枝汤是取其复阳的功效,并在用量用法上强调桂芍等量,且不必啜粥再令汗出,以免再发汗伤阴损阳。
3 辨证治疗上对伤寒有所补充和发展
3.1 表热证
《内经bull; 热论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也继承这个观点,在五十八难中,指出广义伤寒包括温病。张仲景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编写了《伤寒论》。因此明代以前治疗“外感热病”均以《伤寒论》为法。但《伤寒论》所讨论的重点是表寒证,就是感受病邪后,反映为寒证的病理过程。寒者热之,病在表,故治疗以辛温解表,用麻黄汤、桂枝汤。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使用麻、桂治疗表证,有一部分病人不但没有治愈,反疾病更加恶化,显然这些疾病非表寒证。吴鞠通从病因方面分析两者感受邪气的不同,“伤寒感天地之常气,时疫感天地之戾气”。并在证候上给于严格的区分,故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立法于叶天士辛凉剂,定银翘散、桑菊饮,用以治疗表热证温病。
3.2 半表半里之湿热证
伤寒邪在少阳,病位在足少阳胆经。病邪由表入里,客于表里之间,因而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水务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docx VIP
- 高中物理力学探究活动设计.doc VIP
- 温州大学432统计学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pdf VIP
- 海底捞绩效考核海底捞绩效考核.doc
- 海南大宗商品交易所.pptx VIP
- 2020年温州大学考研真题432统计学(2020年) .pdf VIP
- 石河子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docx
- 2025届全国各地高三模拟试题分类精编0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pdf VIP
- 储能系统并网发电启动试运行方案.pdf VIP
- 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社会减糖大势所趋,明星产品呼之欲出-241114-东北证券-56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