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0年代戏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20年代戏剧.ppt

第八章 戏剧 (1917-1927年) 第一节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 的萌芽与诞生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和建设西式 新剧的提倡 第三节 “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的倡导 第四节 田汉、丁西林等 话剧文学开创者 第一节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一、文明新戏产生的背景 1、最早接触西方戏剧的中国人是一些出使西洋的外交官。他们或由于外交礼仪,或出于好奇,观看了西方戏剧的演出。 他们对西方戏剧感到新奇,而最令他们感兴趣的: 一是西洋剧院建筑之华美,其“规模壮阔逾于王宫”; 二是惊异西方艺人地位之高贵,所谓“英俗演剧者为艺士,非如中国优伶之贱”,“优伶声价之重,直与王公争衡”; 三是慨叹西方戏剧布景之逼真,“令观者若身历其境,疑非人间”; 四是看重或夸张西方戏剧之社会功能。以法国为例,说法德战争后,法败,遂集巨款建戏馆,“盖以鼓励国人奋勇报仇之志也”。 2、19世纪末西方侨民将西方戏剧传入中国,1866在上海建兰心剧院。 19世纪末,随着中国沿海口岸的对外开放,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外国侨民涌入中国,上海成为他们主要的聚集地。在此,他们演出一些西方戏剧以自娱。 1866年,侨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它由外国人经营,定期演出业余剧团ADC编演的戏剧。 一些曾留学国外,或对西方戏剧感兴趣的中国人,时常出入于兰心大剧院,他们有幸在中国本土观看西洋戏剧,逐渐对这种新鲜的艺术样式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3、中国戏曲改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正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当时,一些戏曲界人士对古旧的剧目不足以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甚为不满,因此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 二、文明新戏的产生——《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 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从根本上说,它并不是话剧。 学生演剧,其中有些接近话剧,但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 一般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 1、中国第一个现代话剧团体——春柳社 1907年2月,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日本组织春柳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话剧团体,当时称为文明新戏。推崇日本新剧,以研究和仿效新派演剧为己任。以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舞台形象接近真实生活,显示着已开始萌芽的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话剧)的艺术形态。 2、《茶花女》演出成功 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 ,获得东京中外人士之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没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了。 ??? 3、《茶花女》的演出成功,鼓舞了春柳社诸人的士气。不久,又演出了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 该剧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在思想内容上很有现实性。 五幕剧《黑奴吁天录》描写黑奴哲而治被主人转借他人。他替人发明了机器后,受到原主人的嫉恨,因而被召回深受虐待。他的妻子和孩子是另一家农奴主的奴隶,由于主人要以奴隶抵债,他们面临母子分离的悲惨命运。后来,他们都逃跑出来,杀出重围,得以团聚。 三、文明戏的兴盛——家庭剧的泛滥 1、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组织“ 进化团”,是第一个职业性新剧团体,把戏剧的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也创立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 2、 “甲寅中兴” 乘革命浪潮兴起的文明戏,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逐渐衰落。辛亥革命的果实为军阀所篡夺窃取,中国社会现实一如既往的黑暗、腐败、贫困、虚弱。受革命鼓舞的从事新剧的人士,面对残酷的现实,有的从狂热走向消沉;有的则把戏剧作为生存手段;有的则去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一些商人见演文明戏有利可图,于是,便一拥而上,一时间新剧团林立而起,新剧目也纷纷出台,文明戏兴盛。 1914年是中国旧历甲寅年,故被称为“甲寅中兴”。 文明新戏自诞生以来的教化功能淡化,职业化和商业化成为其主要特色,突出戏剧的娱乐性与表现性,题材倾向于世俗生活,欣赏趣味迁就于市民阶层。 四、文明戏的衰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