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6 江苏省土地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润扬大桥与扬州镇江两市土地政策的选择
向韶
(扬州市国土资源局,扬州225002)
润扬长江大桥的即将开通,对因现代交通环境影响而落伍于发展的扬州来说,是一次性的新机遇
和新挑战;而对因长江天堑分隔的扬州和镇江两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同样是面临着历史性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选择和调整战略,突出重点组织土地开发利用,是抢抓
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关键。本文拟就扬州、镇江两市的土地资源特点和润扬长江大桥开通后丽市土地
开发利用的一些政策问题,作粗浅的剖析和探讨,为两市的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l 扬州镇江两市土地资源的特点
1.1 扬州和镇江两市是在同一经度范围内,以长江作为自然分隔的具有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的中等城市
1’至119。54’,北纬32。147至33。25’,土地总面积
扬州市辖四县(市)三区,位置在东经1190
6638 058
km2,总人口450.62万人(其中市区土地总面积1km2,人口108.62万人)。而镇江市辖三县
843
(市)三区,位置东经l18。57’至119。587,北纬51。377至32019’,土地总面积3km2,总人口266.67万
083
人(其中市区土地总面积1 km2,人口99.29万人)。这两个城市经度几乎一致,纬度南北相关不足
3。,都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两市年平均温度分别为14.8。C和15.4℃,南北相关仅为0.6。C。地域
范围因长江南北自然分隔,仅有少量江心洲与北岸相连。由于长江的自然分隔,江面宽阔,虽有京抗大
运河南北贯通,但交通受雨雾影响并不便捷。因此,在长期的发展中,两个城市已经形成不同区域经济
发展的特色。
1.2两市虽同属宁镇扬经济区,但地形地貌和区域经济确有差别
扬州市西南部岗地丘陵是南京叠坳陷带,在中生代燕山运动时,褶皱形成宁镇和茅山山地,后经抬
升、剥蚀形成的地貌。这种岗地丘陵在扬州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10%左右。西部和北部为邵伯源、高
邮湖、宝应湖和白马湖四湖水域,面积较大,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自南向北皆是平原
地貌。以通扬河为界,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以北属里下河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较大,占全市总面积
的75%。而镇江南部和西部是宁镇和茅山山地,经抬升和剥蚀形成典型的低山丘陵和岗地地貌,面积
较大,占镇江全市土面积的70%上下。北部沿江为长江冲积平原,东南地区属太湖平原地貌。多年以
来,两市在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太湖平原地区农业开发水平高,产量稳定,是江苏重要的粮食和棉
花,油菜生产基地,也是水域养殖生产的示范地区。但是两市的丘陵地区来说,长期以来林农用地反复
无常,加之开山炸石,挖土取沙、缺乏长远规划,虽有一定数量果茶产品投放市场,但山林破坏严重,影
响景观、水土流失现象也相当严重。
1.3两市长江岸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两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扬州从西部仪征青山镇开始到东部江都嘶马、长江岸线长江71km。已开发建成仪征油港、扬州
港、江都港。其中特别是仪征向西岸线属岩基深水岸线,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向东六圩段、嘶马段过去
曾有过坍江灾害,但地质条件还是稳定的,是可以治理的。镇江南岸长江岸线比北岸长,达97km,现有
初步规模的深水岩线的5个港区。其中扬中南北两条江道、开发利用潜力更大。目前两岸长江岸线虽
有初步开发,但都没有真正形成经济优势,没有形成岸线开发产业优势。尤其是长江目前只有南京二
桥下游、尚有较大规模船只通行能力的情况下,扬州、镇江两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是前景广阔的,是
两市经济发展中主要的增长点之一。
资源篇 157
1.4两市沿江平原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京杭运河蜿蜒流经其中。村
镇集中。劳力充沛
以扬州为例,沿江平原江都、仪征、维扬区、广陵区、邗江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pdf
- 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险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pdf
- 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研究.pdf
-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建设与改革研究.pdf
- 论中央空调空气净化消毒方法——LAC电子空气消毒净化机的实际应用研究.pdf
- 论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成因和对策研究.pdf
- 论火山矿泥粉在洗化产品中的应用研究.pdf
- 论火灾调查效率原则的程序制度设计研究.pdf
- 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pdf
- 论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pdf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