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

第十四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 一、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学生健康教育的途径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补充:学会与人交往——自我心理保健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2、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能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中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适度 5、人际关系和谐 6、人格完整独立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服务的主体是一致的 2、所遵循的教育规律是一致的 3、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不同点: 1、理论依据不同 2、主要任务和内容不同 3、从事教育的主体不同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于方法的划分的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诊断、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适用于心理诊断阶段的方法 1、观察法 2、会谈法 3、问卷法 4、心理测验法 (二)适用于心理教育阶段的方法 认知改变法 榜样示范法 心理训练法 心理修养法 环境陶冶法 (三)适用于心理干预阶段的方法 行为矫正法(包括强化干预、模仿干预、厌恶干预、系统脱敏干预等) 角色扮演(心理剧、哑剧等) 理性情绪干预(ABC理论) 支持性干预 家庭干预 游戏和艺术疗法 箱庭疗法(沙盘疗法) 感觉统合疗法 讨 论 案例分析: 迎春蓓蕾初绽放 问题:从材料中想到了什么? 从材料中学到了什么? 学会与人交往 ——自我心理保健 “十不”心理保健歌 梁兆松 大众心理学2003.7:37 人生在世不生气,心平气和病不欺, 暗生闷气发脾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正视现实不攀比,知足常乐要铭记, 富贵名利莫妄求,怡然自得少病疾。 胸怀坦荡不小气,“小心眼儿”要丢弃, 说货琐事由他去,有了矛盾冷处理。 创造条件不孤寂,广交益友寻乐趣, 寂寞孤单寿命短,爱好广泛身受益。 “十不”心理保健歌 心情愉悦不疑忌,“杯弓蛇影”不可取, 心理扭曲早就医,病魔定会绕道去。 乐观向上不消极,信心十足有毅力, 拥有积极好心态,顽疾恶魔何所惧。 人到老年不自卑,应把花甲当花季, 人老当要心不老,童心常在神采奕。 出言行事不挑剔,顺其自然心如意, 严以律己宽待人,搬弄是非更当忌。 去掉私心不妒嫉,妒火损人又害己, 疾贤妒能是小人,正直豪爽真君子。 遵纪守法不惹事,强暴蛮横遭人议, 温柔行善康而寿,作恶多端必早死。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 2、衡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推荐学习参考书: 1、《学校心理健康导论》姚本先 方双虎著,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2、《学校心理辅导》刘华山 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 *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 一、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状态。 ——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1、调查和统计数字列举 (4)《新闻晚报》 2001年11月19日 20%孩子有孤独症 (1)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调查 1989年 (2)陈家麟 1992年:27%的学生心理异常。 (3)沃建中 2001年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公布了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结果。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 (7)《北京晚报》 2002年1月2日 “半数优秀生心理不健康” (5)《新闻晚报》 2001年12月20日 调查显示:八成孩子感觉“不如别人” (6)《新闻晨报》 2002年1月15日 “半数高三学生受心理亚健康侵袭” 2、咨询实例 (1)“害怕翻书声”的女孩情节 (2)英语老师的“招数” (3)孩子,你为何这般脆弱 (4)我的感情是个圆 (5)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6)我的父母比较俗 (12)一个怕脏的女孩 (8)高三女孩因见到陌生人脸红就想死 (9)遭受过性骚扰的女孩无力走出阴影 (10)怕写字的小男孩 (11)学习无动力的高一男生 (7)理智出走的孩子 (1)1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