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第3课简1PPT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学思之窗】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第13页) 朱熹(1130~1200年 71岁) 汉族,聪明过人 .19岁进士及第,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的喜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民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 (一)讲求格物致知之学; (二)罢黜和议; (三)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 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长,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朱熹在官场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理学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 朱熹平生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9年,立于朝着四十日”一生的主要时间(约40年)在福建讲学。 朱熹对南宋儒学的主要贡献是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即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他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集注》,前后共40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它的刊行,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开始被称为“四书”。 朱熹在历代儒家的地位和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南宋以后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洞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衡阳石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1034年),应天书院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随着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位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书院在南宋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活到老,学到老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百学须先立志。 6、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7、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的名言 (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B“三纲五常”是天理 C“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朱学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 B、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C、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护培训.pptx VIP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备课教案.docx VIP
- 20-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 VIP
- 《AI时代如何做好班主任》---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的讲话.doc VIP
- 在作风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VIP
- 数字智慧方案IDC工业企业数字化的两种路径(35页PPT).pptx VIP
- 【PPT课件】2024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培训资料.pptx
- CATIA高级应用-七大技巧-个人总结,图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