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塔中与塔河地区油气成藏对比及大型油田勘探方向研究.pdf

塔中与塔河地区油气成藏对比及大型油田勘探方向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塔中与塔河地区油气成藏对比及大型油田勘探方向 张涛闫相宾邬兴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990年和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塔中先后发现了塔中1井下奥陶统白云岩 潜山凝析气藏与塔中16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风化壳油藏。1997年西北石油局在塔北地区 发现塔河超亿吨级奥陶系岩溶缝洞型油气藏(田),掀起了塔里木盆地古岩溶型油气藏勘探 的高潮。截至2003年底,各石油公司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领域探明油气储量 55052×104t,巨大的油气资源和较低的探明率说明塔里木盆奥陶系广阔的勘探前景。但由 于塔中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分析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进而制约了 该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扩大发现。为此,本文从两地区构造演化、储层特征、成藏过程、 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人手对塔中、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对比分 析,探讨了塔中、塔河地区奥陶系成藏差异的原因所在,以期对塔中和塔河外围地区岩溶型 油气藏勘探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一、构造演化差异分析 晚奥陶世加里东中期运动(古浪运动),发生在全球构造由离散、伸展向聚敛、挤压转 换的背景下,卡塔克隆起、塔北隆起及其上的阿克库勒凸起均在这期运动中奠定雏形,该期 可细分为三幕。 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发生于中、晚奥陶世间,在沙西凸起与阿克库勒凸起表现为一间房组 接超覆于鹰山组下部(钱一雄,2003),说明该期运动在塔中表现更为突出。 1) 晚奥陶世中晚期以来,构造升降频繁,较明显的有两次,第二幕在良里塔格组(03 沉积之后,桑塔木组(03s)沉积之前,03s假整合超覆在031不同层位之上,地震剖面上 地层遭受剥蚀。 第三幕在桑塔木组沉积后,下志留统沉积之前,与口不整合面相当,塔中表现为下志 覆在良里塔格组之上。塔北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S1k)中段超覆在03s之上,s1k覆盖区 03S残厚349.5~693.5m不等。 海西早期运动主要受南天山洋俯冲、消减的控制,构造活动强烈活跃。在塔北地区强烈 抬升,轮南断裂带的累计上冲幅度达4000m,受其影响,轮南断裂下盘塔河地区发育较为密 一2,4一 集的小断层及褶皱构造,其上部泥盆系、志留系、中上奥陶统、下奥陶统顶部地层依次被剥 只是使早期构造格局进一步加剧、复杂化并最终定型。塔中东南部抬升强烈,地层剥蚀严 重,如塔中1井、塔中38井等在背斜核部出露下奥陶统纯白云岩地层。而塔中中西部及北 部构造活动强度弱,未能将D卜S地层剥蚀。 海西晚期塔里木地块与中天山地块的碰撞,使塔北地区又一次强烈抬升隆起,石炭系和 二叠系部分或全部被剥蚀,三叠系底面为高角度不整合,在轮台断裂北侧(上盘)构造抬升 剥蚀强烈,出露震旦系。阿克库勒凸起受区域性近SN向挤压作用,进一步抬升暴露剥蚀, 使海西早期北高南低的构造面貌进一步加强,并基本定型。而塔中隆起区构造形变相对较 弱,仅局部地段有继承性构造活动,形成石炭系和二叠系宽缓褶曲构造,整体抬升幅度不大。 总之,加里东中期运动和海西运动决定了塔中、塔河地区油气聚集构造背景,塔中低凸 起是在早加里东期形成的雏形,加里东中期是构造格局主要形成期,到海西早期基本定型。 而阿克库勒凸起是主要形成于海西早期,在海西晚期基本定型,一直到喜马拉雅期最终定 型。这种构造演化差异为分析两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储层成因、储盖组合、油气成藏期次、 保存条件等)及分布的不同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奥陶系储层的特征与成因差异 1.储层发育层位及相应产层特征存在异同点 ①塔中地区岩溶洞穴型储层发育分布局限,但与孔隙性白云岩有关的小型岩溶孔洞比较 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边缘浅滩(礁)相溶蚀孔隙型储层发育。 通过对51口井的综合识别研究,仅在塔中东部高陡潜山带的8口井中发现岩溶作用形 成的洞穴层,其钻遇率仅为15.7%,其中有4口井洞穴与加里东期岩溶作用有关,另4口 井的洞穴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有关。主要在断垒带等窄条状的地区分布,另外在塔中东部地 区,由于古地貌相对较高,岩溶洞穴层发育。 而在塔中隆起区下奥陶统自云岩段与石炭系直接接触,其间的不整合侵蚀面为白云岩段 岩溶作用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发育小型岩溶孔洞。如塔中38、塔中2、塔中1、塘北2、 山1井等均钻遇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