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域文化与人口-chen精选
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性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是佛教,佛教一向鼓吹出家遁世、 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 伊斯兰教一向对生育持促进态度,迄今有关民族出生率 仍较高。 喇嘛教对人口再生产则有消极影响。新中国成立前,蒙古 族近半数的男性人口成为不事生产和生育的喇嘛,这是蒙古族 人口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西藏、青海的情况也完全类似。 清代后期是喇嘛教的峰巅时期,进入民国已逐渐衰退,但直到 1940年后,被禁止娶妻生育的喇嘛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仍居高不 下锡林郭勒盟各旗平均为42%,阿拉善旗为45%,乌兰察布盟 察哈尔右翼前旗高达60%。很显然,这种状态对人口再生产是 极其不利的,许多人家往往传不到三四代就绝了户,民族也处 在慢性自杀式的萎缩状态中。 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早在春秋时 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 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 取人头税,这已形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 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 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 岁,女14岁。 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但因未采用 实足年龄,所以实际婚龄要更低一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 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0周岁,女18周岁,比过去提高了不 少,从当时来看也是适当的。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 又把最低婚龄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在世界各国 中属最高之列, *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一章 第四节 荷兰风车 玛雅古迹(墨西哥) 菲律宾梯田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 1. 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 2. 从以上四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 1.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 文化包涵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2.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 特定文化现象。 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材料一: 爱尔兰法律规定禁止离婚。因为有了这条规定,所以爱尔兰人对婚姻大事考虑得极为周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久而久之,晚婚成为爱尔兰人的风俗。1994年起爱尔兰规定人要在分居年以上才可以离婚,现爱尔兰鼓励生育,孩子越多纳税越少,所以现在爱尔兰人口有所回升。 材料二: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 1. 以上两段文字材料说明了什么? 2. 哪些文化差异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 分别如何影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婚俗 初婚 年龄 婚姻的稳定程度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出生率低 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 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出生率 较稳定,离婚率较低,出生率较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婚俗 二、外国文化与人口 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妇女 初婚年龄 15~20岁 不早于20岁 晚婚晚育 利于劳动力增殖 人口压力十分沉重 原因 早婚早育 降低人口出生率。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形成观念的原因 生育观念 生育 现象 降低人口出生率。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多育 多子 只生 一个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崇尚多子多福,重男轻女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形成原因 社会时期 观念 增加职业选择 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学而 优则 仕 全民 皆商 中国 传统 农业 “士”“农”“工”“商”是人们当时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士”是统治阶级,“农”被尊称为财富(粮食)的制造者,“工商业者”则被称为不造财富(粮食)而被贬斥。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的新观念 现代 农业 安土重迁 四海为家 “父母在、不远游”的 儒家孝道观念 商品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历史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分析精选.doc
-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精选.pdf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研究精选.doc
- 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精选.pdf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精选.pdf
-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精选.pdf
-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精选.doc
-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的财政体制变革精选.doc
-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精选.doc
-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练习试题及答案四精选.pdf
- 2025年物联网传感器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报告.docx
- 新高考高中物理题型训练(人教版选修三)专题5.3 核力与结合能(学生版).docx
- 普惠金融背景下2025年金融科技应用的市场规模评估报告[001].docx
- 基于灵敏度法的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电压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物联网传感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docx
- 氢能源助力公共交通:2025年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推广策略与市场前景分析.docx
- 氢能源助力公交转型:2025年燃料电池公交车推广方案分析.docx
- 2025年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方案.docx
- 有声读物市场需求与内容创作趋势研究报告——有声读物在老年人生活娱乐中的应用.docx
- 有机护肤品品牌形象塑造与消费者认知度提升策略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