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庸》郑孝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庸》郑孝PPT

中 庸 ;《中庸》孔伋,字子思 (孔子之 嫡孙);《中庸》四书之一,全书共33章,3545字。 朱熹对《中庸》定章句为: 《中庸》一篇33章。其首章,子思推本先圣所传之意以立言,盖一 篇之体要。而其下10章则引先圣之所尝言者以明之也。至 12章又子思之言,而其下8章复以先圣之言明也。21章以下至于卒章则又皆子思之言,反复推 说,互相发明,以尽所传之意者也。熹尝伏读其书,而妄以己意分其章句如 此。 ; 《中庸》第一章开宗明义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意在说明道的本原出于天,是不变的,人禀赋此道就叫做性。因而道存在于人的本身之中,片刻也不能 离开,能离开的东西就不叫道 接来便是阐述“存养省察”功夫的大要,认 为人若要得道,就必须注意自己的品德,一刻也不能疏忽,即使没人注意, 也要保持自己的品德,这叫做“慎独”。最后说明“圣神功化”的最高境界,指出人若能达到道 (也就是文中所谓“中和”)的境界,则天地各得其所,万物化育。 ;中 庸;《中庸》第27章: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面对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什么叫作不惑?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与下篇的对应关系;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   ——欹器;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 ——程子;【明确】交往中过分的热情与冷漠的对待一样会使心灵窒息。凡事有度,与人交往“亲密有度”,让对方拥有独立的空间。;“中庸”有两层含义。其一:“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其二:“忠恕违道不远”。;中庸之道 ;第二章【原文】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 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第二十七章、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 ;《中庸》核心思想什么?;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至德。 ;” ;思考题;5、座右铭的来历?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6、理解:执中守正、过犹不及 —— 永远留有余地的哲学   折中致和、执两用中——控制两极适度寻求平衡哲学 因时制宜、 与时俱进 、通权达变 ——不??过头事的哲学! 7、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四大菩萨。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和地藏王的“大愿”。 ;学乐精神、开心一刻;《新闻1+1》2009年10月27日 。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