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3.9PPT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谣言的定义向来众说纷纭。一位学者在1998年所作的一次文献综述显示,心理学、社会性和传播学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对于谣言的定义(Pendleton, 1998。所以,在社会科学中,谣言是一个缺乏特定定义的概念。 尽管各执一词,谣言研究者们还是对作为传播媒介的谣言存有某些共同的认识。从上世纪40年代迄今,一些代表性的定义可以总结如下: 1.谣言是一个参照当前时事、旨在使人相信的命题,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Knapp, 1944)。 2.谣言是一个与当前时事相关联的命题,意在使人相信,一般以口传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流传,但却缺乏可靠的证据标准(Allport Postman,1947)。3.谣言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流传的,对公众关注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叙述或阐释(Peterson Gist,1951)。 4.谣言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Shibutani, 1966)。 5.谣言是在社会群体中流传的有关当前时事的信息,完全通过口传,往往没有任何事实根据(Morin, 1969)。 6.谣言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广泛流传的命题(Rosnow Fine, 1976)。 7.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辟谣的信息(卡普费雷,1990)。;你用眼睛能够看透这个世界吗;即时的传播、海量的信息、方便的查询……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些人造谣、传谣提供了空间和渠道,使谣言“插上了翅膀”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QQ、MSN)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尤其是微博盛行以来,人们似乎感觉到处是唾沫横飞,谣言四起。谣言乘上了科技的“东风”之后,上传更加便捷,扩散更加神速。一条信息发出去,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其影响更加强大,伤害更加直接,破坏更加严重,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 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已刻不容缓。;1.四川蛆橘事件 2.山西地震谣言 3.江苏爆炸谣言 4.皮革奶粉谣言 5.抢盐风波;金庸去世;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谣言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科学知识的欠缺,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社会信息管理的滞后,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使公众不信任感增强;
网络推手制造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挟持了网民的意见; ;心理学方面:盲目从众心理
道德因素:
诚信意识
科学素养
明辨是非
责任意识
公平正义
法律因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加强法律监督
国情方面: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3、现阶段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整治网络谣言是人心所向、法治要求
网络谣言是危害社会“毒瘤”(危害)
网络谣言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军车进京等)
网络谣言损害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损害许多公众的利益。”(抢盐事件)
有些网络谣言可称得上是“妖言”, 让人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不健康,进而破坏家庭、诱发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正常秩序。它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如同引诱人们吸食毒品一样,慢慢地让人“上瘾”,麻醉人的神经,扰乱人的生理功能。
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引发了公众恐慌,而且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国家;有关部门;社会;网站或媒体;个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政府应该以宽容、包容、虚心的态度,畅通社会公众正常的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但是,社会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维护舆论环境,根除网络谣言存在的土壤。
针对“网络谣言也是言论自由的表现”这一观点:
首先,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果有言论、谣言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会受到制裁。因此,网络谣言并不属于自由的范围。
其次,自由应该是在既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享受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权利。“言论自由”不应该是网络谣言得以豁免的保护伞。参见初二课本上册P88-P92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怎样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积极践行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络谣言,坚决斩断网络谣言传播链。
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道德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居装饰行业大数据精准营销策略分析报告.docx
- SH217_03ERP项目_MM物资组关键方案介绍_收货_v1.1-.pptx VIP
- 格物入门. 第1-7卷 丁韪良 著 同治7年 北京 同文馆1.pdf VIP
- 电磁场的对称性分析.pdf VIP
- 传感器基础教科书原理和特点讲解.pdf VIP
- TCBDA51-202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学课件全集(858张).ppt VIP
- TCBDA 55-2021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SH217_03ERP-2_详细业务蓝图及解决方案_3.1-神朔修改后.docx VIP
- 2025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原卷.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