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吲哚类衍生物在纤维素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研究.pdfVIP

四种吲哚类衍生物在纤维素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掌术交流会 2006年8月45 四种吲哚类衍生物在纤维素 ‘ 1、 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 李秀娟h2,赵亮卜,张红丽1,李永民1,邵士俊1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定相上系统地选用了多种流动相体系对四种外消旋吲哚类衍生物拆分的流动相条件进行了优化。缔选出了适合各物质拆分的流动相体系. 关键词;吲哚类衍生物,纤维素一互(3,5q1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吲哚类衍生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中间体,它有一个手性中心,具有一对对映体。关于对映 体过量值(e.e.)的测定,张亭洲等Ⅲ人曾用核磁共振法在有机相中测定了乙酸一a一氰基一3一苯氧基 苄酯的对映体过量值,但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相比操作较为繁琐。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韩小 茜等口,31在直链淀粉一三(苯基氨基甲酸酯)(ATPC)上测定了等性四面体金属簇合物对映体过量值, 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四种吲哚类衍生物的外消旋体,并利用色谱峰面积对它们的对映体过量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CDMPC固定相上测定吲哚类衍生物的对映体过量值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此类化合物在CDMPC-cSP上分离的报道。 1实验部分 1.1仪器 . 515 液相色谱系统为Waters Xi07 USA):SEPU3000色谱数据处理器(杭州):色谱柱是在3.7Pa的压力下采用匀浆法填充而成 检测器检测波长:230r蛐:流动相流速:lmL/min。 1.2试剂 四种吲哚类衍生物样品由本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合成,其结构式如图l所示。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购白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色谱计算 第一个洗脱峰和第二个洗脱峰之半高峰宽.对映体过量值的计算按下式: oo%, P.P.:丁I(_R—)_—-—(—s——)il×l P·P·21;j丽×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西部之光”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t李秀娟(1981·)女,硕士生,从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手性物质的研究.E-mails§丝Q』堂!垡:!§b:§£:£Q 170 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 ’ .2006年8月45 其中,(R),(S)分别是R-,S一对映体的峰面积。 样品l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圈1四种吲哚类衙生物的结构式 2结果和讨论 2.1四种吲哚类衍生物的分离一醇类改性剂的优选 实验中选用了五种常见的脂肪醇作为流动相改性剂,在流动相正己烷/醇=80/20的体系中对上述 四种新合成的手性吲哚类衍生物在CDMPC固定相上的色谱分离行为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见表l。 从表l可以看出,当用乙醇作为流动相改性剂时,1、3、4号样品都获得了很好的分离,有较 小的保留和较大的分离度胎。 从乙醇经正丙醇到正丁醇,随着醇类改性剂碳链的变长,四种吲哚类衍生物在固定相上的保留 都逐渐变大,l、2、3号分离因子口和分离度胎也是增大的,而4号的分离因子口先增大再减小, 分离度胎的变化则是一直减小。 从异丙醇到异丁醇,l号的分离因子口不变,分离度胎由大变小;2号物质的分离度胎由小 变大;3号在异丁醇体系中无明显分离;4号在异丁醇体系中65min内无分离现象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相同浓度下不同结构的醇类改性剂对吲哚类衍生物有不同的选择分离效果;不 同结构的吲哚类衍生物在相同的醇类改性剂体系中分离效果也明显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