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夕阳中的独行者——再论方若琪(翁泽文)
夕阳中的独行者
——再论方若琪
翁泽文
毫无疑问,“创新”二字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最主要的关键词。从20世纪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尽管中国画的发展几经潮起潮落,尽管围绕如何创新的争论一直是美术界永恒的主题,但时至今日人们已不得不承认,现代人延续传统绘画的创作模式并非毫无意义。正如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述,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否定传统的创作模式将会给中国画带来传承关系上的断层,使得中国画的创新沦为一种失去文化支撑的看似时髦实则无聊的游戏。在现代中国文化大厦的构建中,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趣味依然是一块无比重要的基石。因此,继承传统以借古开今的创新之路,比借鉴西洋画改造中国画的创新之路,无疑更加符合艺术发展规律。自20世纪以来,这两条道路上便各有众多“朝圣者”在艰苦地跋涉,但无庸讳言,前一条道路上的“朝圣者”取得的成就更高。正如近现代极其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的海派,其代表人物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等所走的无不是借古开今的道路。除了上海本土孕育出来的海派之外,由上海海派衍生出来的活跃于广东潮汕地区(又称“岭东地区”)的广东海派也大抵如此。其中,作为广东海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方若琪(1916—2004)的学术阐释价值尤为明显。
当初,年方弱冠的方若琪步其师王显诏之后尘,有幸进入刘海粟等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中国画系进行深造,亲炙于吴昌硕的高足潘天寿和王个簃等,意气风发地接受海派流风的洗礼。遗憾的是,毕业之后他虽然也曾回母校——潮州韩山师范专科学校(现韩山师范专科学院的前身,简称“韩山师专”)任教,但被分配担任的课程并不是他学有专攻的美术而是非其所长的外国文学,得不到可供其发挥一技之长的平台。于是绘画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他也成了美术界的“非主流”,可谓命运弄人。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只要内心保持着对艺术的真诚热爱和努力进取,那么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均无关宏旨。问题是,在中国当时的社会情景中,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对其未来命运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何况他还一直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低调性格,对于参展、入会等这类大多数艺术家总是投入巨大热情孜孜以求的事情,他却无不抱着一种高蹈远引的消极态度。因此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推断——如果他所担任的是美术教席,那么他后来的境况也许就会大不相同。不过话说回来,在他执教韩山师专的经历中,无论是对其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还是对其绘画造诣的继续加深,外国文学毕竟还是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潮汕地区的老一辈画家大多只是中学、中专美术教师或工艺厂美工,而方若琪却是高校教师,这一点对他而言也并非毫无裨益。
据我所知,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始,直至退休之后的前几年,方若琪的生活状况一直不理想。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88年前后一个盛夏的某一天。当时在汕头市区他那狭窄而阴暗的家里,他正手持一把大葵扇悠闲地躺在一张竹摇椅上休息。家里陈设简陋,墙上悬挂着他的同窗好友陈大羽题写的“常乐斋”匾额,下面订着他自己厚厚一叠已完成或未完成的花鸟画。一张并不宽大的画案占据了房间相当一部分的空间。这种情形直至几年以后才有所改善,而“常乐斋”的匾额也随着他到了新居安家落户。每当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我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那位同样身居“陋巷不改其乐))寻并实现自我存在价值高峰体验浪漫柔艳丽天真诚挚
1
(1)见《方若琪画展作品选》,广州艺术博物院,2002年。
(2)方铝:《方若琪年表》,载《方若琪画展作品选》,广州艺术博物院,2002年。
(3)李伟铭:《气骨峥嵘:方若琪的花鸟画》,载《方若琪画展作品选》,广州艺术博物院,2002年。
(4)这些文章主要有:李伟铭《气骨峥嵘:方若琪的花鸟画》(发表于《方若琪画展作品选》,广州艺术博物院,2002年)、翁泽文《论方若琪花鸟画》(发表于《潮声》2003年1、2期合刊,汕头市文联)、翁泽文《广东海派画家方若琪和他的花鸟画》(发表于《收藏·拍卖》2009年第4期)、翁泽文《广东海派:现代广东画坛的另一道风景线——以方若琪为例》(发表于《广东文艺批评文选》第二辑,花城出版社,2013年,以及《草木有情——方若琪先生书画展图录》,荣宝斋,2014年)、翁泽文《方若琪与“广东海派”》(发表于《中国书画》2013年7月总127期)、方秀明《丹青更喜金秋到——方若琪绘画评鉴》(发表于《书画艺术》2013年第5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