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红火“奥运元素”电影等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体育类电影开始热映。2008年初上映的电影《大灌篮》,就是踏着奥运将至,体育题材吃香的热潮,在年初的票房榜上火了一把。3月,又有一部具有“奥运元素”的电影《少林四小龙》登陆全国院线。这部电影特为庆贺武术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拍摄。影片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讲述了4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学武中成长的故事。该片虽属儿童励志题材,但在整部电影中,贯穿着对中国武术真谛的讴歌。不可否认地,该片不仅很好地弘扬了中国武术文化,更对北京奥运会起到了宣传作用。同时,“奥运元素”是该片的一大看点。
而在奥运临近之际,踏着奥运热潮露脸的电影并不止这两部。去年5月下旬,一部专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作的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开机。该片以1932年代表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的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惊险的故事。当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他独自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逃到北京,找到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表明自己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决心。张学良将军资助了他8000大洋购买船票。刘长春经过23天的海上漂泊,克服层层险阻,代表4亿中国人站在了奥运跑道上。
刘长春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意志,他的行为感动了奥运志愿者美国姑娘索菲,他们相互约定待中国举办奥运会,索菲来中国做志愿者为奥运服务。69年的等待后,中国人终于赢得了举办权,索菲不顾年事已高,沿着刘长春当年单刀赴会的路线,来中国赴约。虽然没能见到刘长春,她却看到了繁荣昌盛的中国……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由著名编剧王兴东历时3年写成,《茉莉花开》的导演侯咏执导,该片同时也是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主题下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将于2008年初与观众见面。
而与此同时,奥运励志电影《烟花恋人》也在紧张地制作中。该片是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与加拿大Film One电影联合制作,是一部有国际化气息的青春励志影片。主人公是一位田径运动员,他英俊高挑,很有运动天赋,却性格抑郁孤僻。童年时代父亲抛家弃子,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让他觉得生命没有尊严。最后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开始追寻自己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
从WEB2.0说起 王建磊
新媒体是我们信息爆炸时代最为闪亮的标签。有人说,新媒体是艺术,有人说,新媒体是技术。持艺术论的人显然被一种崭新和融合的媒体形式所陶醉而持技术论的人明显把数字观念和功能理论深植于心。我们认为,要解读新媒体,首先还需从媒体的本质入手,以学理和业界的双重视域进行关照,未免深刻,但不求无章;未免全面,但不求肤浅;望慧眼读者指正为感!
因为网络的出现,人际交流和传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从BBS,E-mall、ICQ(IM)到如今的SNS、RSS、Blog,网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各种产品及应用均给我们提供了迥异于传统媒体的增值性服务,从这个层面讲,网络属于当之无愧的新媒体。只不过从心理的贴近性上讲,我们更愿意将其称之为第四媒体。根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的地位已无可撼动。
WEB2.0发展简史
网络的发展历经了由通讯服务到通讯与信息服务融合的过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组建了只包括四个站点的ARPANet,用于战时通讯,这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这段时间可以算作网络发展的史前史。
从1970年至1980年代初,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部分国家加入国际互联网,并最终于1980年导致了TCP/IP协议的诞生,这段时期为网络发展的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随着WEB技术和浏览器技术走向成熟,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出现,电子商务大行其道。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网络神话,但大多数如昙花一现,终成泡沫,因而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这是网络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颇为关键的转折阶段。
从2003年开始,WEB2.0一跃成为互联网的最热门概念,最早提出WEB2.0观点的是美国图书出版商蒂姆?奥赖利,那时网络陷入了只烧钱不赚钱的低谷,开发受众的智慧为网络的发展指明一条出路。正如奥赖利本人所说,2.0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和观念,是整个传媒领域迈入“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的标志性概念。不过对于国人来说,WEB2.0的到来的确显得有点突兀,很少有人去关注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