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握句意,准确停顿
[考点分析]
阅读一篇文言文能够准确地停顿和断句是读懂的标志。由此可以看出停顿和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全国各地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察中,常会涉及文言文句子诵读节奏内容的考察,笔者对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发现有1/6的试卷涉及到了这方面的考点,其目的就是考察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掌握了句子的结构。这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真题剖析]
(一)2008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桑怿传(节选)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i):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答案: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解析:这一题较为简单,我们可以从语意上来停顿。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桑怿“力过数人”(即力量超过很多少),二是讲桑怿“有谋略”,前后两层讲的不是一个意思,而在于从一个方面转到了另一个方面。因此本句停顿一下可以把句意分成前后两部分。但在哪里停顿呢?我们可联系停顿的规律“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因此可得出正确答案: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二)2008年江苏盐城市中考题:
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 一国吏民/皆来贺
D 今/齐地方/千里
答案:D
解析:这一题考查停顿的句子比上一题多一些,结构也比上一题复杂一些,因此这一题相对来说较难。我们先看A项,这一项包含主语、谓语、宾语。一般情况下,主谓宾三成分之间是要停顿的,而本句在“臣”(主语)后停顿、在“诚知”(谓语)后停顿,显然是正确的。另外在一句话中,状语如果较长,它和它所修饰的动词也要停顿,B项就属于这种情况,此项的主语是“老父”,因此在“老父”后停顿一下,“吊”是动词,“衣粗衣冠白冠”都修饰“吊”的,因此在修饰语与“吊”之间应有停顿,又因“衣粗衣冠白冠”讲的是并列的两种情况,因此中间也可停顿。所以B项的停顿也是正确的。C项句子较短,包含主语和谓语两部分,主语是“一国吏民”,谓语是“皆来贺”,因此在这两部分之间停顿一下即可。显然,此项的停顿也是正确的。D项的主语是“齐地”,谓语是“方千里”,所以应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停顿,而本句却在“方”后停顿,这就明显地错误了。
上面的两个题目启示我们在做文言文停顿题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提升经验]
第一,可运用现代语法知识帮助停顿。就是先理解旬意,确定句子的“意义单位”,然后,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主语-谓语”之间有停顿。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食之/不能尽其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里“/”前后都是意思相对独立的句子的“意义单位”,且分别为句子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停顿时应得以体现。②“动词一宾语”、“动词一补语”之间有停顿。如:亲/贤臣,远/小人;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唐贤今人诗赋”和“于其上”分别作句子的宾语和补语);无,丝竹之乱耳。③修饰语与动词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如:永之人,争,奔走焉;吾与汝,毕力,平险。这里“争”修饰“奔走”;“毕力”修饰“平险”。但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④修饰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更加紧密。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句中短语“醉翁之意”、“古仁人之心”、“危急存亡之秋”的中心词“意”、“心”、“秋(时刻)”,均为名词,短语内部均不停顿。但有些文章的骈句为了读出鲜明而整齐的节奏,这类的短语中间往往要加以停顿,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第二,我们可利用古汉语语法常识辅助解读。
一是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盖”、“若夫”、“是以”“又”、“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