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收藏顶级珍品《邸报》.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刊收藏顶级珍品《邸报》   现存最早的“邸报”为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进奏院状”。这份“进奏院状”1907年随一批唐朝经卷在敦煌发现,不久被斯坦因倒卖给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上世纪30年代向达教授参观该馆时发现此件(文字有残损),报告给国内,未引起有关部门留意。80年代初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先生委托新华社驻伦敦记者孙文芳同志实地抄录了原件,方教授根据抄件内容认真地进行一番考证,1982年正式公之于世,震惊了国内外新闻史界      “邸报”起源      “邸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   “邸报”这个名词由来已久,早在汉朝就已出现。“邸”原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它最早出现于战国。颜师古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西汉沿袭秦制,实行郡县等级管理,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每郡下再分若干县。各郡在长安都城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邸”。“邸”的职责有二,一是接待本郡进京官员,二是定期将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抄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由信使通过驿道传送给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诞生的背景。   所谓“报”,实际就是“报事”,即可以当名词用,也可以当动词用。由官邸传递到地方的朝廷发出的信件、文牍叫“邸报”。“邸报”名词最早在文献上出现在南宋的《宋会要辑稿》中所引的光宗绍熙四年十月四日臣僚言。还曾给“邸报”下了定义:“国朝置进奏院于京师,而诸路州郡亦各有进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已达于四方,谓之邸报”。   新闻史学专家一致公认,最迟在唐朝就已经有了纸本“邸报”。唐朝历代皇帝都将一些需要社会了解的朝政信息张贴于宫门外,公报天下,这是我国最早的具有社会传播功能的报纸形式。最早记载这一情况的文献是《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编著者孙樵。这篇文章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内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信息,并把这种朝政简讯的载体称之谓“开元杂报”。当时有人将这种朝政公报抄录后寄往外地,孙樵所见到的正是这种流传于襄樊的手抄件。孙樵将“开元杂报”的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肯定了“开元杂报”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才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社会室布,时效迅速。   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只有很少的地区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藩镇设在京都的“邸”实际上成了情报机关。“邸”的领导人称“邸务留后使”,由潘镇手下的得力大将担任,其下属称为“邸吏”,全都由地方上的节度使委派。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留京诸道的“邸”一律被改称为进奏院,“邸务留后使”改称“知进奏官”,简称“进奏官”,但进奏官仍为地方节度使所委派。进奏官的任务,除了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与地方有关的政务外,就是不断向节度使提供京师消息,收集军政情报,考察地方驻京使节和办事人员的表现。进奏官给节度使的汇报材料,称“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是专门提供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是一种上行官文书,其中包含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官方新闻,如官员迁除、皇帝谕旨、军事捷报、皇室动态等,还有进奏院自行采集的新闻信息,如节度使在京家属所受荣宠、地方节度使向朝廷交涉事件经过,甚至有向藩帅通报的朝廷绝密消息。   唐朝“进奏院状”中虽然有很多新闻性内容,但只送呈节度使本人阅读,有的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为观察使,便只送呈观察使,没有复本,也不抄报州一级机关。如果有的内容需要让州县官员知道,便通过道一级的名叫观察使牒的下行文书通报下属机构,在官场上传播。由省督府衙门转抄的“邸报”或文牍叫“辕门钞”或“辕门省报”。   因早期“邸报”没有报头,所以不同的朝代[朝是朝,代是代,“代”指的是某一任皇帝在位的时期,不应混用),又有“状”、“状报”、“邸吏报”、“朝报”、“条报”、“杂报”、“邸钞”之称。   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变成了中央报纸。元明两朝基本沿袭旧制,清朝才由军机处和内阁管理。      现存最早的《邸报》      文字记载最早的“邸报”为《开元杂报》,因无实物可考,难明其状。现世界发现的最早“邸报”为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进奏院状”。进奏院是名称,唐朝将“邸”的一部分职能官化,称为进奏院,负责情报的上传下达。呈给皇帝或各部的报告书叫状。这份世界现存最早的“进奏院状”,是归义军节度使上报给朝廷的关于边防情况的手写报告纸,1907年随一批唐朝经卷在敦煌发现,不久被斯坦因倒卖给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