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漫谈(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碑帖漫谈(下)   三、碑学与帖学      “碑学”一词,其实出现甚晚,直到晚清才出现在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中,但即使作为发明者的康有为,也始终没有为“碑学”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碑学的概念,涉及金石学、书风、书学等,主要指南北碑。明清之际的碑学,更多的还是偏向传统的“金石学”。那么碑学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具体地把碑学分为两个方面来解释:①碑学,亦称碑版学,是一门研究、考订碑刻源流、时代、体制、文字和拓本真伪的专门学问,属于传统金石学的范畴。②崇尚碑刻的书法派别。与“帖学”相对。所谓“碑学”,从师承角度来说,即以金石碑刻书法为学习典范。从审美风格上来讲,“碑学”崇尚朴拙雄浑、苍茫遒劲。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清初的书坛被一股妍弱的书风所统治,以“二王”一系为代表的帖学被演化成毫无生气的“馆阁体”。随着大量器物、碑版的出土,金石篆刻之学复兴,大多数文人士大夫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金石考据本为经史的考证与诠释,然而周金文、秦汉刻石、南北朝摩崖和造像记以及唐朝碑版书法所表现出的或古朴天真、或雄强纵逸、或浑厚遒劲的意趣和山野气息使看腻了矫揉造作、纤弱绮靡书法的士大夫们耳目一新,金石拓片又成了书法临摹的范本,学者甚众。自此帖学渐衰,碑学兴起。   那么什么是帖学呢?帖学是一门考订法帖源流、优劣,拓本的先后、粗细,以及书迹的真伪与文字内容的专门学问。与“碑学”相对。从师承的角度来说,帖学是以前人的书札墨迹为学习的典范,尤以晋人书法王派一系为楷模,因历代墨迹书法主要靠集帖流传,故称“帖学”;从审美角度来讲,帖学以流丽蕴藉、温文尔雅为主要风格特征。以晋人书法“二王”一系为代表的帖系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发展延续的一条主脉。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而最能代表晋人书法成就的便是王羲之父子,后世以“二王”并称。以“二王”为主线的帖系书法,犹如大江之汇众流,奔腾入海,势不可挡,实为中国书法史上一道生机勃勃、最为绚丽壮观的风景线。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帖派妍媚典雅一路的书风在其发展演进过程中,至明清之时,逐渐失去风骨而陷入软媚、油滑之中,走向了衰微,从而导致了碑学大兴。   帖学与碑学在创作层面上又有碑派、帖派之分。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南帖为圆笔之宗,北碑为方笔之祖。遒健雄浑、峻峭方整,北派之长也。《龙门二十品》、《爨龙颜碑》、《吊比干文》等为其代表。秀逸摇曳、含蓄潇洒,南派之长也。《兰亭》、《洛神》、《淳化阁帖》为其代表。”从书法审美上讲,碑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阳刚之美、雄强之美、质朴之美,帖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妍媚之美、典雅之美、飘逸之美。如果说帖派书法属于“优美”的话,碑派书法则属于一种“壮美”的风格。那么,我们学习书法是尊碑好,还是尊帖好呢?我认为历代书家辈出,他们的书法风格多姿多彩,碑与帖不必截然分开,可按各人的喜好而为之,是学碑、是学帖,还是走碑帖结合的路子,这都靠学书者自身的感受与历练去作出自己的选择。只要搞出好的作品就都是成功的。      四、初学者宜学碑还是宜学帖      我们平时所说的帖,基本上是指学习所用的字帖,即学书范本。初学者选择字帖时往往不知道如何挑选,面对琳琅满目的字帖,有的是墨迹,有的是碑刻拓本,究竟该选择哪种呢?大多数的学习者会选择碑刻拓本去学习,这与自身的认知和老师的指导有关系。好多初学者刚一接触就是颜、柳、欧等书家的楷书碑刻拓本,认为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但他们不知道很多大家也有楷书墨迹存世,像颜真卿就有《自书告身》、《竹山堂联句诗帖》等。我建议大家尽量选用这些墨迹本作为初学教材,因为从墨迹本中更能直观地看清古代书家们的原字风貌、结字方法、用笔、用墨等,更有利于初学者学习。   当然,我们不排斥用碑刻拓本字帖学习书法。只是碑刻拓本相对于墨迹来讲具有以下弊端:①拓本一般都是黑底白字,不符合一般人的习惯眼光,没有看墨迹本那样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临出来的字是黑色的,字帖上的字是白色的,容易造成一种黑白色的错位,有时感觉临得不像原帖。②初学者面对拓本上的“石花”,无从下手,好多人以为就得按字帖上的原样来写,结果导致颤抖过甚、线条软弱累赘、错字连篇等。碑刻好多都是在外面风吹雨淋风化了,或被人工毁坏了,造成很多斑剥的效果,这不是它本来的面目,我们不必刻意去模仿。③拓本上的字是看不出墨法和用笔的。而墨迹不然,如果印刷精良的话,我们就可以从墨迹中看到古代书家用笔的节奏;线条起、行、转、收等手法,墨色的浓淡枯湿,线条叠压时的情形都可直观地看出。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碑刻拓本作为范本也有自己的特色:①拓本书法一般出自石刻摩崖,因此普遍较苍劲雄强,大气开张,利于初学者把胆子放开,把字的架子拉开,训练笔力。而墨迹手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