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梵音超凡脱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青梵音超凡脱俗   明代《十六罗汉风景图》(四条屏)工笔重彩画购自美国宝龙拍卖会,回流归国后,收藏于西安一文物公司的文物商店。此图内容围绕居于隽秀空灵山中的罗汉形象展开,图中佛教法事活动的场面宏大,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与山水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绘制水平极高。因为无款,大家都在对如此旷世巨作的身世猜测着,探究着……送拍人提供的原始资料记载,此画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名称为《仇英十六罗汉风景图》,此前藏于日本诚照寺御宸殿。这幅作品是不是仇英绘画,为何没有落款,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信息引起笔者的关注。本文仅从仇英与罗汉画、仇英绘画风格及此副画作的内容、传承背景等角度探讨《十六罗汉风景图》的作者究竟是不是仇英。为尊重收藏此作品藏家的意愿,本文只发表四条屏中的两幅及局部绘画图,请读者见谅。      一、仇英与罗汉画      仇英(约1482-1559年),江苏太仓人,明代代表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他精于临摹,将众家之长集于一身,推陈出新,在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等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明代的山水画,“竞尚摹仿,号为名家者,其画要皆有所师法。”(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仇英也不例外,他学于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的典范。明代的人物画分为道释画、史实风俗画及传神三种,仇英在创作方面擅长运用道释和历史题材,描绘人物笔力刚健,造型准确,形象优美,画面精丽绝逸。我们从《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中就可窥其一斑。   罗汉又称阿罗汉,是根据梵文音译而来。罗汉虽源于印度,却在我国广泛流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唐代,玄奘将《法住记》译出,奠定了我国罗汉信仰的基础。《法住记》中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名称、住处等,并说其常住世间,弘扬佛法利乐众生。此后,罗汉信仰逐渐兴盛,绘制罗汉题材的画家辈出。而十八罗汉则是在十六罗汉汉化后根据汉民族的特点又追加了两位。仇英也画过很多有关罗汉题材的作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明仇英画罗汉图一卷,月次一等,藏乾清宫,素笺本,白描画,款云仇英实父制;明仇英画罗汉图一卷,月次一等,藏乾清宫,素笺本,淡着色画,款云仇英实父制;明仇英画渡水罗汉图一卷,月次三等,藏乾清宫,墨笺本,泥金画,实父仇英敬绘,后有董其昌赞一,文震盖跋一”。《中国画学全史》记载,仇英画过《十六罗汉卷》《阿罗汉卷》等作品。可以看出,仇英不但画过罗汉画,而且不止一幅。   中国古代的很多罗汉画流传到了日本和台湾,其作者大多为五代贯休,宋代刘松年、李嵩、陆信忠、周季常、林庭等,元代佚名画家,明代戴进、丁云鹏、吴彬等,清代丁观鹏等,他们都是非常著名和有影响的画家,其罗汉画在日本大多被列为国宝,但这些罗汉画大多为单幅,场景较小,主要突出人物相貌的描绘。罗汉题材的画作在大陆较少,场景如《十六罗汉风景图》这样宏大的还没有。      二、画作的风格内容      《十六罗汉风景图》四条屏,明代,日本装裱工艺,单条长270厘米,宽86厘米,画心长147厘米,宽65厘米。画面色彩妍丽,使用的是矿物颜料。内容主要描绘的是佛家罗汉讲经布道的场景,无款。山水师法南宋诸家,风格鲜明。画面中人物形象丰富,多达四十人,有罗汉、僧侣、仙童、蛮奴和供养人。人物着装华丽,相貌温和,有讲经论道、降龙伏虎、补衲引线,是一幅和谐隽永的画面。   根据美国宝龙拍卖公司的排序,左起第一幅,十人,其中罗汉和僧侣八人,供养人一人,蛮奴一人。第二幅,十人,其中罗汉和僧侣七人,仆人三人。第三幅,十一人,其中罗汉和僧侣七人,童子四人。第四幅,九人,其中罗汉和僧侣七人,童子一人,蛮奴一人。代表祥瑞的动物共十一只。第一幅,狮子两只,凤凰一只;第二幅,猴子三只,白鹤两只;第三幅,老虎一只,白鹿一只;第四幅,龙一条。   南齐谢赫提出了对于中国画批评、鉴赏的“六法”论,后来成为典范。“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而此图作者融会贯通,把“六法”完美地结合起来。工笔重彩下的人物形象被描绘得生动优美,有“传神写照”之感,青绿山水厚重雅致,画面严整中透射出古雅之美,可谓是“气韵生动”。用笔精炼、稳健,同时线条中又透出凝重与灵动之感,可谓是“骨法用笔”。而画面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国传统的佛教题材进行创作,有胡貌梵相的降龙罗汉、伏虎罗汉,也有汉地的僧侣等等,可谓是“应物象形”。颜色的使用都是根据相关人物造型和山水树石的原本形态进行用色,而且色彩用得相当到位,厚重明丽,可谓是“随类赋彩”。在构图上采用近景、中景、远景的构成方式,在远景和中景的山水映照下,中景和近景的人物便突显了出来,远近层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