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什锦,叫我如何不想它(外一章).docVIP

东北什锦,叫我如何不想它(外一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什锦,叫我如何不想它(外一章)   在东北,家常凉菜是一年四季都吃的。早在一二十年前,东北的冬天里是见不到新鲜蔬菜的,那时凉拌菜只有老三样――白菜、粉丝、干豆腐(千张)。苍白而又缺少美感。   每到春夏之际,枯萎了一冬的东北人家的餐桌上开始显露出绿色,凉菜里也注入了鲜活的内容。烫过的菠菜娇绿娇绿的,冒着浆的黄瓜丝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再辅以嫩得像初生婴儿般的绿豆芽菜,胡萝卜丝的颜色虽显得有点张扬,却可以使整盘菜都生动得跳跃起来。九十年代,从前用的粉丝进化成了粉皮,也有的地方叫拉皮,制作工序我不懂,但比粉丝有韧性,更筋道。市场上有专门做这生意的。   基本材料大体如此,这样一点儿,那样一点儿,盘子装不下,也不好搅拌,只能将它们一样一样码在盆里,如果稍不留神,备用的菜太多,盆里就冒了尖。不要担心吃不掉,这东西,吃饱了再吃几口也无妨。   凉拌菜的调料是这道菜的灵魂。东北不产麻油,南方运过去的麻油都在20元钱左右一斤,所以,不可以太奢侈,只要在上面点那么一两滴就可以了。想来,当时的香味并非味觉上的,更多的来自于心理。不过,如果切些瘦肉丝,在豆油锅里炒成金黄色,撒上少许花椒粉,淋到菜上,同样香气扑鼻。然后,加上盐、味精、蒜泥、醋。啊哈,成了!   而这道菜,要在一定背景下才会吃出感觉。   啥背景呢?东北的春天的风,绝不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它是肆虐的、晦涩的,灰尘无孔不入,让人焦躁得提不起胃口。   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开两次运动会,每次要开两三天。一次是学校组织的,还有一次是市里组织的,由中小学生们捧场。孩子们虽然快乐无比,但是在那个春风还未刮尽,骄阳已经爬上来的季节,在户外折腾那么几天,无论是谁,都会变得灰头土脸。做教师的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从郊区的运动场步行回到家里,迎接我们的常常是很少下厨的父亲精心制作的凉拌菜,外加每人一只咸鸭蛋。清凉、爽口的记忆一直深刻到今天。   东北的“家常凉菜”到了合肥,被称为“东北什锦”。什么时候什么人引进的,又是什么人赋予它这个美丽的名称,无从考证。   南方所选用的材料略有变化,每一家酒店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有的偏甜,有的重酸,但始终坚持走“东北特色”的路子。开始只有到了饭店才会点上一道慢慢品尝,后来每当我身体疲乏、食欲不振时,尤其当天气一日日变得燥热难耐,吃什么都难以提起兴致时,我就自己动手,根据个人喜好加工制作。那种感觉,真像回家。   合肥的天气已渐渐酷热了,又到了吃“东北什锦”的季节。叫我如何不想它?   如果你也心动了,那就赶快行动吧。不过,我还要交代一下,最好再买一只玻璃容器,就像你透明的心,盛着一季的清凉,换回那些全家人记忆犹新的好日子。      因为行走我们相逢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赶路,赶成长的路,赶生存的路,赶情感的路,风尘仆仆,义无返顾。可不可以说,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朝拜?太阳底下最有光芒的运动,用生命的资源去开发去创造,如耕牛拓荒,如盘古开天。一路坎坷,也一路高歌;一路辛苦,也一路幸福。起初我们并不知道路向何方,只是前面有车后面有辙,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小小的我们怯生生地迈出了步伐。这一去,就是一生。当赶路的年龄积攒到足够回首往事的时候,生命中那些重要过或者无足轻重的面孔就开始被沉甸甸地感念着、牵挂着,偶尔也会发出一声叹息。每张面孔的后面,都能扯出一大段背景故事,或清晰或模糊,或温情或冷峻,或天高云淡,或浊浪排空……因了他们,我们的人生便有了张和弛,冷与暖,爱与恨,才被累积成浓墨重彩的大部头。   我们都在赶路,每日与我们摩肩接踵匆匆一遇者不计其数,大概很少有人幻想会与马路上的陌生人成为朋友。但是当那种叫做缘分的东西来了的时候,你会惊叹生活是多么神奇。   十几年前,我的脚步还没有流浪到合肥,每天穿行于家与单位的两点一线间,来来往往,熟悉的并不仅仅是风景,经常不期而遇几张面孔,于是那段路上,春夏秋冬重复着陌生的熟悉。   多年以后,我在合肥安家落户,某日朋友引见一女孩,事先告之我们拥有同一个故乡。及至相见,觉得似曾相识,在记忆中苦苦搜索,眼前忽地一亮,我们曾经在我的两点一线间相向而行。只是,那时候她年纪尚小,自然不会记得我了,可如今她还没有改变多少当初的模样。是她,没错。当年仅以路人的身份,我们没理由相识。我离开了家乡,奔一份感情,后来她也千里迢迢求学至此,终于在那个冬天的那个下午,我们“重逢”了。   少有人把交朋结友当作目标的,然而在某一过程中,“相同羽毛的鸟总会聚在一起的”,于是大家搀扶着,鼓励着向前走,有的成了一辈子的朋友,还有些人,相携一程后各奔东西。   失之交臂说起来有点莫名的伤感,但是缘分这东西,不知道你信不信。我信。缘分不是抓住不放,也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缘分是必然的行走中偶然的碰撞。有的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