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之技 通法自然之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鬼斧神工之技 通法自然之妙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性坚而韧,非常适宜雕刻,历来为人们所钟爱。福州的寿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尤其是清代以后,寿山石雕进入昌盛时期,据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年)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计267年,10个皇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特别喜欢福州的寿山石。   这些皇帝对寿山石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雍正和乾隆。据统计雍正皇帝共用过200方左右的印玺,其中有160余方为寿山石所制,雍正在位13年,另加他当“和硕雍亲王”的时间,也才约20年,至今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就有约150方的用寿山石制成的印玺,可谓是洋洋大观,世无所匹。   乾隆皇帝也有寿山石印玺100多枚,而且有许多传奇故事。比如说他特别下旨征用福州寿山田黄石作为祭天的供品,因此田黄石被誉称为“石帝”。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宝印”,是用一块田黄刻制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枚印章!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这套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印章,其芳姿倩影曾经成为中国邮票和马达加斯加国邮票里的图案。      寿山石雕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矮雕、薄意、印钮、镂空和镶嵌等。刻艺讲究“相石取巧”,即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使宝石的自然色相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今年八十多岁的冯久和先生,就是寿山石行业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   冯久和大师的风范,不在于他的作品获了多少次全国金奖,也不在于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而是他把寿山石雕这一福建民间艺术文化发扬光大和他对寿山石文化义无反顾的执著。   凡见过冯久和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的作品所特有的神韵所吸引。那些不会说话的石头,在冯大师的手中个个都活了过来,变成了有灵性、有生命、会说话的艺术珍品。      源于幼年的寿山梦      早春的一个上午,记者在福州市中心的一个小区里见到了冯久和先生,虽然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但他的精神却非常好,思维也很敏捷。说明来意后,他缓缓地向记者讲起了自己与寿山石艺术一生的缘份。   很多人都用“鬼斧神工”来形容冯久和的寿山石雕刻作品,用“轻舞飞扬”形容他的刀法和技艺,认为他代表着一种高度。然而,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事实上,冯久和的寿山石雕创作生涯经历了两个世纪。   冯久和1925年出生在福州市鼓山镇秀岭村一位略通中医的私塾先生家。自清末以来,寿山石雕的高手们就在福州授徒传艺,特别是在福州鼓山镇,更是名人辈出,因此有“石出寿山,艺出鼓山”之说。在鼓山及周边的秀岭、樟林等地随处可听到石雕凿坯的“咔咔”声,大多数的院子里都堆积着寿山石材、半成品及下角料,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作“石雕之乡”。   冯久和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天天长大的,少年久和的口袋中总是揣着几颗他喜爱的寿山石料,没事就拿出来雕雕画画,还常常跑到附近村子里的石雕艺人那里去留心观察,悄悄学艺,此时,在冯久和幼小的心灵里已深深地埋下了一个美妙的寿山梦。      苦苦追求终成大器      15岁那年,冯久和正式拜当地著名寿山石雕艺人黄恒颂为师,由于聪明好学,冯久和深得黄恒颂赏识,不到半年时间,师傅就开始正式教他学习雕刻了,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青年冯久和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为师傅的得力助手。   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寿山石雕艺术逐渐衰微,许多艺人失业、转业,只有少数名师高手在这个行业中坚持了下来,作为名师黄恒颂的高徒,冯久和不仅没有中断其深爱着的寿山石雕艺术,反倒雕刻技艺及艺术境界在师傅的影响下,一天天精进,为他此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进入上世纪50年代,冯久和协助师傅完成了《九牛八鹭》等优秀作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正当冯久和准备在师傅的带领下大干一番的时候,师傅却由于长期积劳成疾病倒了,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年仅48岁,师傅的故去令冯久和伤痛不已。至今冯久和依然常常充满深情地回忆起当初与师傅一起搞创作的时光。   意志坚定的冯久和并没有因为师傅的离去而中断自己在寿山石艺术上的苦苦追求,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冯久和在寿山石雕艺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在此期间,他先后创作了《花果累累》、《花果匝》《鸟语花香》、《菊花螃蟹篓》、《古鼎争艳》、《四季如春》、《福满门》、《争艳》、《天鹅湖》等优秀作品。他的这些作品每一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凡亲眼看过这些作品的,无不叹为鬼斧神工,惊为天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冯久和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作品《花果累累》被选作大型画册《中国工艺美术》的封面,中央电视台作为专题栏目片头播放多时。后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1997年还被邮电部选为邮票发行,题为《含香蕴玉》。   1997年冯久和荣获国家级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