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厝小学:风雨90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厝小学:风雨90年   这里是英雄小八路的母校,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发祥地。      何厝小学曾两次停办      历经90年风雨,“何厝小学”也历经了两次停办两次复办,多次更名。   1918年,由何厝社华侨集资创办了崇本小学,即“何厝小学”的前身,名为“崇本小学’。   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侵略青从中国战区撤离,受政府交接工作的影响,学校经历了办学史上的第一次停办。   抗战胜利之前,日本侵占着台湾,并将福建纳入其势力范围之内。抗战时期,日本为了对厦门进行殖民统治和掠夺,通过扶植汪精卫,成立了厦门特别市政府的伪政权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殖民统活机构。   “抗战胜利后,厦门也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投降结束了日伪时期。由于当时民国政府交接工作缓慢,何厝小学(时称崇本小学)不得不停办。1946年初何厝小学复办,并改名为市立国民小学。”   何明全说,学校办学史上两次停办的时间都很短,都只有几个月。   “第二次停办也是因为交接工作。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了,政府在1950年初全面接管厦门,随之,何厝小学得以再次复办”,何说,何厝社崇本小学与岭兜社务本小学合并,取名崇务小学,校舍设在何厝社”万顺楼”。   此后,“何厝小学”还经历了多次更名,如公元1951年初,由人民政府收归国有,更名为厦门市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岭兜社年本小学和塔埔社云祁小学作为分校;1958年“8?23”炮击金门战斗,处在前线的禾四中心小学、前埔小学、后坑小学等三所小学迁移至杏林曾营成立了“厦门市前沿联合小学”(简称“前沿联校”),直至1968年秋,又改名为何厝小学至今。      再过几天,何厝小学就将迎来建校90周年。      这是怎样的一座小学?1918年,它由华侨集资创办;1958年厦金炮战,作为前沿阵地的何厝小学经历了惨烈的炮火洗礼。这里诞生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诞生了影响几代人的电影《英雄小八路》。今天,炮火纷飞的年代已过去了30年。从这里则陆续走出了许多在商海勇于拼搏的弄潮儿。    一边防空洞内学习,一边炮火中拥军      昨天上午,记者一行走进何厝小学,面对着操场的主席台上有一座紫铜色的浮雕――“8?2”炮战中何厝小学13个同学,他们奋不顾身支援前线的形象,凝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校园里昂首屹立,仿佛要一飞冲天的米格15战机,已锈迹斑斑的高射火炮,讲述着这个学校不同一般的经历。   何厝小学校长何雅琳介绍,何厝小学原名崇本小学,1918年由何厝村华侨集资创办,解放后改名为厦门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1958年厦金炮战期间,何厝小学与后坑、前埔等小学成立前沿联校,1968年恢复原名,被评为福建省教育战线十面红旗之一,1978年定为福建省首批重点小学。   何雅琳说,1958年“8?23”炮战期间,何厝小学里的一群少先队员,自发成立“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一面坚持在防空洞中学习,一面穿梭在炮火中坚持拥军支前。他们的英雄事迹随后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其中的何明全、何佳汝等13名队员被誉为“英雄小八路”,他们的事迹被拍成电影《英雄小八路》,电影的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于1978年被团十大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何厝小学因此被称为“英雄小八路的母校”、“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祥地”。      一名“小八路”被震聋耳朵      1958年8月23日震惊中外的“金门炮战”中,禾山第四中心小学(现在的何厝小学)的少先队员组成“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诞生了以13名优秀少先队员为代表的“英雄小八路”群体。   历经“炮战”的何明全是一名“英雄小八路”,当年是“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的大队长。昨日上午,记者在何厝小学见到了何明全和何佳汝,他们正在为准备母校的90周年校庆忙碌着。   何明全为记者讲述了当年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他说,1958年S月至8月中旬,何厝一带前沿阵地正处于备战时期,他在上学、放学路上总见战士们在辛苦地修路、挖战壕、炮位等,深知战士们是保家卫国,同学们就提出了“为解放军叔叔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号召。7月暑假,市里要求暑假期间学生要为前线做好事。   “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应运而生,成员160多人,约为全校学生的一半,最大年龄16岁,最小才12岁,何明全是当时年龄最大的少先队员。大队下分3个中队,2个小队:洗衣服山队、抢修公路中队、搬运擦洗炮弹中队,和通讯联络小队、站岗放哨巡逻小队。   “当时,仅5个月时间,就帮战士们洗补了5000件衣服”,回忆当时场景,何说,并不轻松,更是危险至极。通讯联络小队成员还向电话兵学习技术,当时的电话线就像是人的眼睛和耳朵,对战士们至关重要,电话线一被炸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