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出土的古代陶牛车
中国古代牛车的出现很早,据三国时期蜀国史学家谯周的《古史考》中记载:“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后少吴驾牛,禹时奚仲驾马。”少吴乃黄帝之子,说明黄帝时即使牛驾车。
春秋时期,“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孔子坐牛车周游列国”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牛车最初只是百姓用来拉柴运物的,东汉末年以后,高级牛车开始出现,但在当时也只有豪门贵族才能乘坐。到了晋代,人们乘坐牛车出行蔚成风气,在晋墓壁画中,可以看到不少此类画面,随葬品中也多有陶制牛车明器出土。如鹤壁市淇滨区衡山路中段出土的西晋陶牛车(图1),车高19.2厘米,灰陶制作,白粉打底,原有彩绘,惜已剥落。车系长辕,前端有半环形梭套。车厢为长方体,顶略呈拱形且前后出檐,前面敞开,后面有长方形小门以供上下。车轮12辐。牛呈站立状,头部前仲,双眼正视,犄角弯曲,大耳横起,四肢粗壮有力。整套牛车塑造真实,表现出当时的习俗。
古时路况不好,均为土路,难免坑洼,牛车行走速度缓慢安稳,颠簸的程度较马车小,扬起的尘土也少得多。再者,牛车车厢较大,既有车篷,又加围挡,人在里面可以自由坐卧。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广泛流行,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主要代步工具。甚至当时的车舆制度中,还规定了乘坐牛车的贵族等级和使用范围,崇尚牛车之风日趋盛行。1955年在郑州市南关外出土的晋代陶牛车(图2),高23厘米,长44厘米,泥质灰陶,分体模制。车厢方形,前面敞开,通风透气,后面右侧开有长方形小门,左右两面封闭无窗,上连卷棚式顶盖,前后檐均较短。车厢两侧附有双轮,为模制、饼状,每轮外侧阳刻辐条16根,集中于粗圆的车毂上,并与凸起的圆形车辋连结。双辕前端有弓形横轭,套于牛颈。牛首前伸,犄角竖立,目视前方,大嘴微张,四肢粗壮,呈站立姿势。该牛车塑造写实,比例准确,一对比较厚实的轱辘,让人感到车的结实和行进的稳当。
舆盖前后檐较短,尤其前檐较短,是早期牛车的主要特征。车轮模制呈圆饼状,外侧浮雕辋辐,以及车毂硕大,也是当时车辆的特征之一。古代车轴与车身相固定,行车时轮与毂转动,毂上承车厢,下纳辐条,还要耐得住与车轴摩擦,故而体积较大。如1996年在义马市出土的晋代彩绘陶牛车(图3),车高15.6厘米,牛高9.2厘米,通长42.6厘米,泥质灰陶,模制。车厢近方形,拱形卷棚式顶,前后出檐较短。车厢前面全部敞开,便于游览观景。车厢后面封闭,开有一门,供主人上下使用。车厢两旁没有车窗。车厢下附两轮,呈圆形饼状,外侧车毂突出,模印出阳刻车辋和辐条12根,车轮与车轴相连,运转自如。陶车双辕较长,平行前伸,前面两端连接有半环形梭套。陶牛形体健壮,躯干匀称有力,四肢直立,颈上架辕,它张着嘴,低着头,双角向前弯曲,两耳向后竖立,似乎在拉着车缓步慢行。牛与车全身均涂以白粉为地,原有彩绘,仅留墨痕,从寥寥数笔便可感觉到牛眼的生动,以及车棚三道箍饰所透出之豪华。
随着牛车的盛行和“身价”的提高,陶牛车的制作也越来越讲究了,车轮由饼状阳刻变成了镂空透雕,车厢似乎也加长了,使乘者能够更加舒服地自由坐卧,虽然只是一种明器,但这些显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偃师出土的西晋时期陶牛车(图4),让我们可以欣赏领略到当时牛车的风采。这辆牛车由牛、车厢、车辕、两轮四部分组成。牛高11.3厘米,长23厘米;车高7.9厘米,长39厘米。长方形车厢,前面彻底敞开,后面有供人进出的小门,两侧密闭无窗,上覆卷棚,顶较平,前有檐,后有梢,可以挡风避雨遮太阳。两轮雕塑精细,车辋刻画准确,车辐14根,数量和粗细与现实生活中的牛车大体相同,车毂比例也与实物相当。双辕陶制,前端连接车衡,与车厢一并烧成。牛的体态强健有力,而神态却温顺可掬。牛车应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一种交通工具,对后代制车工艺具有很大的影响。
牛车至唐代发展日臻成熟,不仅样式繁多,而且相当豪华。据《旧唐书?舆服志》载,景龙二年太子左庶子刘子玄进议:“古者自大夫以上皆乘车,而以马为?W服。魏、晋以降,迄于隋代,朝士又驾牛车,历代经史,具有其事”,又曰:“夫冠履而出,止可配车而行,今乘车既停,而冠履不易,可谓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何者?褒衣博带,革履高冠,本非马上所施,自是车中之服。”可知唐代褒衣博带的服饰,是以乘车为宜,故隋唐之际,贵族豪门仍崇尚乘坐牛车。就考古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而言,唐代陶牛车的数量、种类,都比前代有所增多,更加丰富。如1992年在巩义市站街镇北窑湾村古墓地出土的唐代彩绘陶牛车,样式就非常讲究和豪华(图5)。陶牛高13厘米,长17厘米,四腿直立,身体雄健,犄角向前,双耳微竖,圆眼鼓凸,大嘴紧闭,鼻吻突出,长尾上卷,脖下肌肉发达,颈部高耸,似在拉车。陶车高29厘米,轮直径14.7厘米。车顶为卷棚式,微呈弧形,前后出檐,前檐较长,两端上翘。车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餐饮连锁新店选址评估表.xlsx VIP
- 第节特种陶瓷粉体制备方法特种陶瓷粉体制备方法.PDF VIP
-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PPT课件.pptx VIP
- 【课件】免疫与免疫规划+第二课时+免疫的功能与免疫规划课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GBT50417-2017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4-2025学年酒泉市金塔县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入学考试卷含解析.doc VIP
- 飞机维护模拟训练系统.doc VIP
- DBJ51/168-2021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docx VIP
- [泰州]江苏泰州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docx VIP
- DB61_T 5079-2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土遗址振动控制与监测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