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坚忍不拔,永不言弃
“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但我知道什么是失败,那就是――放弃!”
没有硝烟的战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中国商界的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少年得志,读书时更是“尖子生”、“跳级王”。比如,开创户外传媒先河的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凭着一篇获奖作文便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比如,盛大那位“传奇小子”陈天桥,更是凭着“上海市优秀标兵”的荣誉,提前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
然而,与许多同龄功成名就的青年“财”俊不同,马云的大学之旅异常艰辛。
纯朴的大学梦奔腾着动人的浪花,马云向往着象牙塔的那一片净土。但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更具悲剧性的是马云考过三次大学,两次落榜。
各门功课中最让马云感到头疼的,非数学莫属。一位余姓老师曾经失望至极地对马云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18岁那年,他想上北大,第一次参加了高考,结果数学考了1分。
他垂头丧气,准备去做临时工,和又高又帅的表弟去了一家宾馆应聘,结果宾馆录用了表弟,他遭到拒绝。之后,马云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
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马云到《山海经》、《东海》、《江南》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他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三轮车,通过火车渠道转发到其他地方。
工作之余,他也会到浙江舞蹈家协会,为协会主席抄写文件。
就是在舞蹈协会,马云第一次读到了路遥当时的代表作――《人生》。
应该说,从小马云就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直到后来当了CEO,管理一大群人,他还是对那些所谓的“管理的秘密”、“经理人必读”之类的书毫无兴趣。但是,这本书的出现,也许就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在少年马云的成长历程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人生》算是路遥早期的代表作,如果说后来的《平凡的世界》影响了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那么《人生》无疑也深刻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当然,这群人中,就包括马云。
小说《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对理想也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往往在他向理想靠近一步的时候,总会有一种东西横在他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作为一个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尽管生活是曲折的,但高加林无疑又是坚强的,于是,马云开始崇拜高加林,暗暗在心里将他作为榜样。
马云又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
19岁那年,马云走进考场第二次参加高考,这一次,他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
这回,原本还对这孩子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马云不用再考了,“没一点希望了”。
于是,第二次高考失败后的马云,又开始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安排,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总会有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感染了我们,更产生一种宏大的力量。
《人生》算是一个,这一次是一部电视剧,这就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热播的日本青春偶像剧――《排球女将》。
《排球女将》中那个坚强的女孩――“小鹿纯子”,更给了少年马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鼓励。小鹿纯子的笑容和执著感动了马云,他又恢复了信心和力量。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马云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
星期天,马云为了鼓励自己好好学习,就赶1个小时的路特地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在图书馆读书要经常抢座位。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就在抢座位的“争斗”中,马云认识了6个“死党”。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6个人躺在草地上,对着天空一起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出人头地!
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
《曹刿论战》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马云很轻易地便颠覆了这古今军事至理。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却越挫越勇,准备上演一出哀兵必胜的精彩好戏。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后,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然后马云就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
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89分。据马云自己说,他当时是运用了“独门技法”――把数学题当成文科题做,考试之前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才过了数学这一关的。
最终,以马云的总成绩,离本科线还差5分,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不过,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当时外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居然没招满,于是,马云幸运地被调配进外语本科专业。
如果马云还有机会见到当年那位姓余的老师的话,以马云的性格,他肯定会说:“谢谢你的“鼓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