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联合90锶及咪喹莫特治疗效果观察.docVIP

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联合90锶及咪喹莫特治疗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联合90锶及咪喹莫特治疗效果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联合90锶及咪喹莫特治疗效果观察 任世峰(吉林省东丰县县医院 吉林东丰 136300)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5-0074-02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舒血宁痛点注射及痛点结合脊神经节段(循经)穴位结合注射对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的药效。方法 治疗组运用痛点结合循经(脊神经相应节段)穴位深部注射37例,并与单纯痛点注射20例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适反应。结论 中药舒血宁为主痛点结合循经(脊神经相应节段)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 神经痛 穴位注射 舒血宁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临床又称为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痛,是股外侧皮神经的卡压,粘连,压迫引起的大腿外侧麻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属于中医痹症范围。我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中药舒血宁痛点结合脊神经节段(循经)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21-68岁。病程1月至7年。 1.2临床表现 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针刺或烧灼样疼痛,感觉过敏或迟钝,甚至大腿不能触摸,髋关节过伸活动时症状明显加重,严重时接触裤子麻木不能忍受,行走时症状加重, 卧床休息症状可缓解, 多为单侧发病。查体时在大腿前外侧感觉异样区内, 触、痛、温觉均可减弱, 但深压感觉仍存在, 患者常有不愉快的感觉,后伸髋关节活动时可使疼痛症状加重,髂前上棘内下方压痛(+), 髂前上棘内侧压痛(+), 股骨大转子下方可有明显压痛点,腰2、3、4椎旁可有压痛,Tinel 征阳性。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者、腰大肌及髋部病变等。 2 治疗方法 2.1药物 舒血宁4ml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制造,由银杏叶经提取制成(含总黄酮醇苷、银杏内酯)、地塞米松 5mg 混合液。 2.2穴位 主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配穴:大转子下方压痛点,髋前上棘内或下方压痛点。取穴:主穴必选,配穴一次选一个压痛明显者。 2.3操作 治疗组采用5ml注射器抽吸药液,换0.7times;80mm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穴位常规消毒,于大转子下方压痛点,行垂直进针至阔筋膜上下各注入0.5ml,再退针向上下及左右约2cm各注入0.5ml,或于髂前上棘内或下方压痛点垂直进针,有针感时注药1ml,再退针于其上下左右约2cm各注入0.5ml,再于气海俞深刺约40mm时后缓慢进针,边进针边询问是否有针感,进针约70mm时无针感,退至40mm左右调整方向缓慢进针,穴位上下左右反复操作,直至有针感时注入药液1ml,再退针皮下向肾俞、大肠俞斜刺各注入0.5ml药液。注药前均回抽无血。对照组不作主穴注射。 2.4疗程 一周二次,4至6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价效果。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病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腿伤无复发。有效:病状及体征缓解,功能有所恢复。无效:病状及体征无改善,功能无改善。 3.2结果 治疗组37例,痊愈25例,有效率89%。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股外侧皮神经为腰丛分支,腰2、腰3神经纤维组成,从腰大肌外侧缘向外下经髂筋膜深面,于髂前上棘内约1cm入大腿部,在髂筋膜深面缝匠肌前面或穿该肌分前后二支。前支在髂前上棘下约10cm穿深筋膜至皮下,后支穿阔筋膜至皮下,分布于股前外侧皮肤[1]。由于股外侧皮神经行程长,于髂前上棘内侧的狭窄裂隙或腹股沟韧带深面时,周围组织致密紧张,容易受到卡压,引起股部感觉障碍,疼痛麻木。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很多:①牵拉损伤, 如剧烈运动、体操舞蹈等跨腿运动所致。②慢性压迫损伤, 如穿戴紧身腰围或腰带及硬物顶压于髂前上棘处。③盆腔内压迫损伤, 如巨大肿瘤、骨盆骨折、妊娠等因素。④医源性损伤, 如髂骨植骨术、髋关节置换术、普外疝修补术、肾移植术等术中操作不当或术后瘢痕形成均易引起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卡压征[2]。外伤、炎症等因素导致阔筋膜增生形成瘢痕, 即可卡压神经出现本病。实验表明由于皮神经有重要分布,在临床治疗中切断一个脊神经后根,不可能得到分布区的感觉丧失,必须同时切断3根脊神经,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