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内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皮内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张振胜 刘华宇(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脑血管病医院 456250)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210-01
【摘要】目的 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90例。结果 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皮内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皮内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局部受风寒刺激,引起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出现炎性变化,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中医称为“面瘫”、“口眼歪斜”、“吊线风”。笔者9年来运用皮内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治疗
1.1一般资料 188例患者均选自我科门诊,并随机分为皮内针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94例中,男74例,女20例,年龄20~50岁,平均38.1岁;对照组94例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9.4岁,两组均为急性期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 188例均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神经病学》之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
1.3排除标准 ⑴继发性面神经麻痹。⑵中枢性面神经麻痹。⑶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早餐后顿服地塞米松10mg,中药“牵正散”加减,即全虫6g,蜈蚣3g,白附子10g,僵蚕10g。共研为末,分3包,一次1包,一日3次,饭后温水冲服,日1剂。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皮内针治疗。一次性取穴患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迎香、人中、地仓、颊车、下关、承浆、大迎、颧髎,皮内针采用斜刺或直刺,刺入以上穴位,外用胶布(0.7cmtimes;0.8cm)固定,5天后取下,以碘伏局部消毒,间隔一日后,继续埋置,其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揉埋置皮内针的穴位3~4次。注意事项:洗脸时用湿热毛巾蘸蘸,避免把皮内针擦掉,不要吃辣物,以免刺激。
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作为观察结果。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自拟)
⑴治愈:患者面部症状基本消失,表情恢复正常。
⑵显效:患者面部症状基本消失,静止时外观正常,微笑时有轻度口角歪斜。
⑶好转:患者面部症状减轻,面部肌肉活动较前好转。
⑷无效:治疗后面部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
表1两组疗效的比较表[例(%)]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致面神经麻痹。其中急性期患者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消除水肿,副作用较大。中医在治疗此病时方法有多种,例如:针刺、艾灸、拔罐、刺血、贴敷、穴位注射、按摩、红外线照射等,但某些方法如针刺、按摩等方法在急性期(即水肿期)运用,易导致水肿加重,病情恶化,故不主张在急性期运用。而皮内针法,又称“埋针法”,古代称“浅刺”、“半刺”、“毛刺”,是将特制的圆钉型、麦粒型针具刺入皮内,固定留置一定时间,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middot;官针篇》:“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皮内针疗法治疗的部位是皮部,在经络学说中以有关“皮部”的理论为指导。《素问middot;皮部论》所说:“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2]。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运用皮内针疗法使面部络脉通、气血和,经筋得养,从而症状消失。
笔者认为本病的治疗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当分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不同。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应以祛邪为主,治以疏风散寒清热,活血通络为主。笔者提供的这种方法给一些惧针或急性期患者提供了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6. 26个英文字母-复习课件-1字母闯关游戏(共30张PPT).pdf VIP
- 上海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卷 模具工(四级)考场、考生准备通知单02.doc VIP
- 健康险手册使用说明.pptx VIP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课件.ppt VIP
- 饲料添加剂项目企业经营战略手册(参考).docx
- 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方案.docx
- 数字智慧方案5496丨商业综合体地块智能化系统设计汇报方案(66页PPT).pptx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 城投集团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docx VIP
- 量子之年:从2025年从概念到现实报告(英文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