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VIP

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Jan. 2017 / No. 1 词学研究 创伤性记忆的自我隔离和审美表达 ——唐宋词战争灾难叙事的特殊模式 王晓骊* [摘 要]  与诗体相比,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叙事具有特殊性。作为受难者的词人,对惨痛的灾 难记忆往往采取忽略细节和视角转换的方式,来隔离创伤性记忆带来的痛苦。同时,词委婉含蓄的文 体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具有伤害性且有损审美性的场景描写。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应激心理与 更高层次的审美心理共同作用,形成了唐宋词对战争灾难的特殊叙事方式。 [关键词] 唐宋词;战争灾难;叙事模式 从某种程度而言,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基于记忆,因此追忆可以说是文学中最常见的叙事模式。当 然并非所有的记忆都会进入文学作品而获得审美的升华,正如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所谓“夫和平之 a ,清代赵翼也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 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到沧桑句便工”(《题元遗山集》)b ,包括国家不幸在内的人生伤痛一直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也就 是说,从文学个体的角度对灾难和伤痛的回忆构成了文学追忆性叙事的重要内容。 然而,词似乎有些特殊之处。清代朱彝尊在谈到诗词之别时说:“至于词,或不然。大都欢愉之 辞,工者十九。而言愁苦者,十一焉耳。故诗际兵戈俶扰、流离琐尾而作者愈工,词则宜于宴嬉逸乐, c从现存唐宋词来看,虽然不能用“欢愉之辞”一概而论,但在整体上,仍 以歌咏太平。”(《紫云词序》) 以日常离别伤逝而引发的伤感情绪居多,而缺少对战争灾难的正面描写和记录。事实上,唐宋词人不 但遭受了普遍性的人生创伤,而且也不乏兵戈俶扰的经历,晚唐五代频繁的战争和宋代的两次亡国, 都给词人带来无法磨灭的苦难记忆。从客观上而言,唐宋时期存在着大量战争苦难可资词人进行创 作;从主观上而言,苦难的纪录一直是文学的传统,那么为什么宋词中却缺少这样的表现?或者换一 个角度,词人对于创伤性记忆的文学表达是否有着完全不同的叙事模式?本文即旨在挖掘这种叙事模 式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特殊审美效果。 * 文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620。 a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62页。 b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瓯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772页。 c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06页。 109 一、 灾难记忆的细节缺失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即已发现,令人震惊的事件尤其是引起情绪创伤体验的事 件,会激活大脑的一种被称为“现场拍照”的特殊记忆机制,从而将这一事件所发生时的情景加以永 a 。对创伤事件的不由自主的回忆成为创伤后遗症的主要症状,而且当事 久的保存或使之“固定下来” 人对具有情绪创伤意义的事件的记忆,是准确地以大量的细节方式而被保存,并且有可能是被永久保 存的。正因如此,在诗歌的灾难性追忆模式中,存在着大量细节描述。如汉末蔡琰《悲愤诗》写于被 掳归汉十余年之后,但在诗中,她描写的“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场景却异常清晰,这一经历对 于生长于诗书之家的女诗人来说,是触目惊心的,具有一定的情绪创伤,所以时隔多年,诗人仍历历在 目。而“别子”这一段描写尤其细腻,幼子抱颈,呢喃而问,自己号泣抚摩,无言以对。诗人的描写越 细致,就越说明其记忆的活跃性。 然而,在具有相似经历的宋代词人笔下,这种惨痛的记忆几乎未被记录和描述。如据元代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载:“靖康间,金人犯阙,阳武蒋令兴祖死之。其女为贼虏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