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中东部3—9月云地闪电密度和强度分布特征-突发性强对流天气
第32卷第3期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Vo1.32.No.3
2016年 6月 JOURNAL OFTR0PICAL METEOROLOGY Jun.,2016
宋敏敏,郑永光.我国中东部3—9月云地 闪电密度和强度分布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16,32(3):322-333
文章编号:1004-4965(2016)03-0322—12
我国中东部 3—9月云.地闪电密度和强度分布特征
宋敏敏 ,郑永光
(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2.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摘 要 :我国比较完整的云.地闪电(简称地闪)活动的气候规律研究尚较缺乏。基于我国国家雷电监测定
位网2009--2013年3—9月地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中东部地闪密度和强度的时空分布和不同等级分布特
征。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总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同年平均雷暴 日、卫星观测的闪电密度等的空间分布虽存在一
些差异、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国中东部呈现3个显著的高地闪密度区和3个次高地闪密度区。总地闪密度
候变化和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总地闪日变化峰值为北京时间16时左右,正地闪峰值滞后总地闪约 1小时;春季
和上午时段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较高。我国中东部99百分位的极端 日总地闪密度、时总地闪密度、地闪强度
分别为 1.2次/(d×km)、0.8次/(h×km)、135.8kA。总地闪高强度事件频率分布同正地闪高强度事件差异
较大,大于39.1kA的总地闪高强度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区域为珠江三角洲区域,而大于60.6kA正地闪高强度
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区域为四川东部。不同区域之间的日地闪密度和强度等级存在差异,长江中下游区域不同
等级的日总地闪密度阈值最高;西南区域不同等级的总地闪强度阈值高于其他区域。研究结果为我国不同等级
的雷电预报提供了气候统计基础。
关 键 词:气候学 ;云-地闪;统计方法;时空分布 ;地闪等级
中图分类号:P46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6.03.004
变化。随着地基闪电定位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
1 引 言 对多个区域 叫如美国五大湖、佛罗里达和罗马
雷电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 尼亚等地的地闪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
部分,雷电演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强对流天气 析。Makela等 计算了美国四个州和芬兰地区
的发生发展特征 j。Rutledge等 J、Holle等 分 的雷暴 日地闪密度,并将地闪密度大小作为一种
析了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云一地闪(后文简称地 风暴强度的量化方法,指出强风暴中极端地闪密
闪)极性、分布位置与结构的关系等,其研究表明 度 (大于99%)分布与年平均地闪密度极大值分
负地闪主要分布在对流降水区域,正地闪常发生 布不同。
在层状云降水区域。 1980年代以来我国闪电定位技术得到迅速发
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给出了世界上不同地区 展 ]。陶祖钰等 ]、郑栋等 H利用闪电定位系
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Orville等 最早使用国防 统资料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夏季地闪的时空分布规
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MeteorologicalSatellitePro- 律;文献 [15—19]分别使用雷电监测网的地闪资
gram)提供的卫星数据对全球闪电(不能区分云闪 料分析了山东、广东、我国中部五省 (安徽、河南、
和地闪)活动的大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献 [5 湖北、湖南和江西)、四川、黑龙江等地的地闪分布
— 7]利用卫星获取的全球闪电观测资料,进一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