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业协会参与治理的路径方法与策略
行業協會參與治理的路徑、方法與策略
郭薇 秦浩
摘要:根據多元治理理論的要求,行業協會是一種重要的多元治理主體。通過行
業協會實現的行業自律往往成為與政府的行政執法並置的一極社會治理手段。實
現行業協會對市場的治理有助於架高政府規制的層級並為規制留有一定的空間
和餘地。本文從行業協會參與治理的可能性入手,談其參與治理的現實路徑、方
法與策略,試圖在可能性之外實現其參與治理的現實性。
關鍵詞:行業協會,治理,第三部門
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是進行市場治理的兩種制度安排,二者互為補充,可以
分別從法制化的公序與組織化的私序兩個層面規制市場微觀主體的行為。具體地
說,政府主要借助法律及依法行使的強制性行政手段給予市場法律上的約束,可
以被看作是一種“法制化的公序”;而行業協會則主要借助行業自律公約及非強
制性的精神引導給予市場道德上的約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組織化的私序”。
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共同作用於市場,有助於彌補政府監管的不足,實現良好的
公共治理。
作為一種重要的自主治理形式,行業自律的實現需要借助於一定的自主組織,
即行業協會。行業自律是行業協會的重要職責,行業協會是實現行業自律的手段。
行業協會對市場進行的治理是通過促進行業成員的集體自律,即行業自律來實現
的,這在客觀上配合了政府的市場監管目標。因此,如果能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
使其通過對行業本身的管理,促進行業自律,協助政府進行市場監管,彌補政府
的不足,則改善市場治理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但問題在於,行業協會與政府之間的這種優勢互補並非是二者合作進行社會
治理的充分必要條件。組織性質上的“二重性”使得行業協會既有與政府合作進
行市場規範的可能,也有被會員企業俘獲的危險,這種現象應如何解釋?究竟行
業協會能否充分地發揮其促進行業自律的職能,通過對行業本身地治理實現行業
自律,從而達到與政府“合作”參與市場治理的目的?這無疑給進一步研究留出
了空間。
1. 寧、 行業協會參與治理的可能性
行業協會是同行業企業聯盟的利益代表,經濟人聯合體是其基本角色,這使
得“私益”性成為行業協會的主要性質。但是,相對於一個個獨立的企業來說,
行業協會又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公共”特質,即:具有性質上的二重性——普遍
的私益性和有限的公共性。前者與少數特定群體利益或個體利益相聯,而後者則
與社會公共利益相聯。
從私益性上說,行業協會的這種私益性是非常普遍的,並主要通過其會員成
分、組織宗旨及受益對象的私益性表現出來。首先,對行業協會會員成分的私益
性地判斷主要是基於經濟人假設的前提;其次,對行業協會組織宗旨的認定透露
出其與生俱來的私益本質;最後,受益對象的私益性從末端展現了行業協會的私
益本質,受行業協會的俱樂部屬性約束,其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對非會員是排他
的,這與為全體成員提供共享的、非排他的、具有普遍利益的產品和服務的公益
性組織相比,更突出了私益性。
從公共性上說,行業協會的公共性表現為一種有限的公共性。行業協會謀求
的是全體會員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是一種特殊的公共利益,相對於單個會員
來說,仍具有公共性。這種公共性是通過致力於行業的集體利益體現出來的,追
求的是不特定多數人所享有的利益,而不是全社會的普遍利益,所以它又是非常
有限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行業協會在組織性質上的這種兩重性為其與政府合作或
與企業共謀提供了深層次地解釋。這就回答了開篇所提的問題。即:政府與行業
協會之間的優勢互補只是二者合作進行市場治理的基礎,但不是合作的充分必要
條件。維護行業群體利益的私益性決定了在市場治理中,行業協會經常地與會員
企業達成共謀而非與政府合作。但是由於這種私益性並不純粹的而是不時地帶有
公共性地傾向,因此,又為行業協會客觀上配合政府進行市場治理提供了可能。
二、行業協會參與治理的現實路徑
行業自律是行業協會的核心職能,行業協會是實現行業自律的工具和手段。
行業協會對市場進行的治理是通過促進行業自律來實現的,而行業自律的實現需
要企業的集體行動,政策的集體實施。但是,一般情況下,個體在理性的、非合
作的前提下,沒有足夠的動力自願採取行動為實現集體理性做出努力。這就引出
了一個問題:採用何種方式能促使行業成員為行業的整體利益而行動,以避免囚
徒困境所帶來的“公地悲劇”?或者,換句話說,採用何種方式才能增強行業自
律的動力,使行業協會參與市場治理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解析几何》教案--吕林根,许子道.pdf
- 美国加州桥梁抗震caltrans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vlysis.pdf VIP
- 2025云南省临沧市市级单位公开遴选(选调)工作7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HSE保障措施优化及实施方案研究.docx VIP
- 2025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武仙公路收费运营人员招聘6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秋新鲁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颚式破碎机技术参数.docx VIP
- 2024河南资本集团“方舟”第三批招聘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时尚配饰设计》课件.ppt VIP
- 高边坡专家论证PPT汇报材料(中建).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