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基础知识培训1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处理基础知识培训1PPT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Mo可降低第二类回火脆性强度,具有高强度和韧性,淬透性也较好, Mo可降低第二类回火脆性,故无明显的回火脆性,淬火时变形小,调质处理后有较高的疲劳极限和抗多次冲击能力,低温冲击韧度良好,高温时有高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用于制造要求较35CrMo钢强度更高和调质截面更大的锻件,如机车牵引用的大齿轮、增压器传动齿轮、后轴、受载荷极大的连杆及弹簧夹,也可用于 2000m以下石油深井钻杆接头与打捞工具等。 ” “ 42CrMo 45 1 40Cr 2 42CrMo 3 优质碳素结构钢,碳含量为0.42--0.50%,抗拉强度为610MPa,屈服点为360MPa;用于一般轴类零件。 合金结构钢,碳含量为0.37--0.45%,含铬0.8--1.1%,抗拉强度为1000MPa,屈服点为800MPa;用于负荷较大的受力件。 合金结构钢,碳含量为0.38--0.45%,含铬0.9--1.2%,含钼0.15--0.25%,抗拉强度为1100MPa,屈服点为950MPa。用负荷较大,要求可靠性较高的零部件。 45钢与40Cr、42CrMo区别 材料 淬透尺寸(MM) 21 22 40 45 40cr 42CrMo 常用钢的全淬透尺寸(碳钢水淬,合金钢油淬) 淬透尺寸(MM) 21 55 55 最高硬度(HRC) 58~59 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激光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电感应加热法 采用方法 03 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 目的 02 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 概念 01 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工件置于用铜管制成的感应圈中,向感应圈中通交流电时,在它的内部和周围将产生一个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若把工件置于磁场中,则在工件(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电阻的作用工件被加热。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靠近工件表面电流密度最大,而工件心部电流几乎为零。几秒内工件表面温度就可以达到 800℃~1000℃,而心部仍接近室温。当表层温度升高至淬火温度时,立即喷液冷却使工件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淬火一般都用于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如:45、40Cr等),钢件在表面淬火前应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以保证心部性能。 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 电流透入工件表面的深度主要与电流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透入深度越小。对于碳钢,淬硬层深度与电流频率存在以下关系: 概念: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C%<0.25%),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渗碳深度视零件要求定,一般采用0.5~2.5mm,渗碳层表面硬度应不低于56HRC,对于合金钢制造的重要零件应不低于60HRC。 渗碳的作用:使工件增碳表面层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能获得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工件心部仍有高的塑性和韧性。 渗碳 定义 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应用 镗床的主轴和主轴套、精密机床的丝杆、内燃机的曲轴、汽缸套、汽阀、各种精密齿轮的量具等 特点 1.高的表面硬度(HV1000~1100,相当于HRC65~72)及耐磨性,这种性能可以维持到相当高的温度(600~650℃)而不下降 2、具有高的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3、氮化温度较低,常在500~600℃,且氮化后渗层直接获得高硬度,避免了淬火引起的变形。氮化热处理变形小,适合精密零件的最终处理。 渗氮 Part 4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及机加余量控制 1、退火、正火:安排在毛坯生产之后,切削加工之前 毛坯生成→退火或正火→机械加工 2、调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或半精加工之前 下料→锻造→正火(或退火)→机械粗加工→调质→机械机加工 对于重要销轴通用加工工艺如下: 45#,D≤20,40Cr、42CrMo,D≤40时,粗车见光→原材料探伤→调质→精加工→探伤→打编码→表面处理(发黑) 45#,D>20,40Cr、42CrMo,D>40时,调质件所留加工余量(mm)参考下表: 1、淬火 (1)整体淬火件: 下料→锻造→正火(或退火)→机械粗加工、半精加工→淬火、回火→磨削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件的加工路线: 下料→锻造→正火(或退火)→机械粗加工→调质→机械半精加工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