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浑厚 草木华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川浑厚 草木华滋   黄宾虹是20世纪中国画坛学养渊博、著述宏富、山水画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一生探索,笔耕不辍,是少有的高寿多产画家。在近现代美术史上,黄宾虹的绘画作品被公认为:面貌最为繁杂,风格最为多样,笔墨最具特点,变化穷尽妙理,理法最为严谨。近日,浙江省博物馆和吉林省博物院联袂举办了黄宾虹书画作品展,从展出的七十余件黄宾虹不同时期创作的书画作品中,我们可窥见到黄宾虹书画艺术之博大精深。本文选取此次展出中的部分绘画精品佳构加以赏析,从中不但可以体味到黄宾虹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黄宾虹山水及花鸟画作品的理解。   黄宾虹(1865―1955年),名质,字朴存,中年后号宾虹。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他最初学画于陈春帆,后力攻山水,并将我国的山水绘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他笔下的花鸟草虫,能遗貌取神,奇趣有致。他对画论、画史也深有研究,且将诗人、书法家、篆刻家融为一身。他的诗文清隽疏朗;书法篆刻,饱含金石之气。黄宾虹先生一生的绘画作品积稿盈万,但他从不斤斤于润金之有无,其绝大多数书画作品均无偿赠予博物馆和友人,仅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的书画作品就有五千余件。解放后曾任中国美协华北分会副主席。著有《中国画史纲》、《黄宾虹画语录》等多部著作。90岁寿辰时,曾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的优秀画家”之称号。   黄宾虹的许多山水绘画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他十分重视师造化,认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他曾满怀创作激情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以“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以“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修养之高,无以言境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曾九上黄山,五上华山,四上岱岳,其山水画作品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浑厚华滋,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画在用墨用水上大有独到之处,其山水画特点是“黑密厚重”,但虚实得当,善藏善露,成就极高。当今学术界认定黄宾虹山水画风的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60岁以前。他从18岁随陈春帆学画开始,经过了四十余年的学习传统过程。先师新安画家前辈查士标、李流芳、弘仁等诸家,后师沈周、董其昌等大家,查士标疏散润秀、纵横淋漓,沈周苍辣逸秀、柔中带刚,董其昌古雅秀润的画风对黄宾虹早年都颇有影响,后来他又转益多师,学习了邹之麟、恽香山、石??等画家的作品,通过长期的学习,逐渐形成了他早期轻逸疏朗的基本面貌,这一风格学术界给他定义为“白宾虹”。黄宾虹早期绘画作品的章法结构多从古人中来,皴法多为披麻及牛毛皴,并有短笔点苔,用笔“笔笔分明”。从中可见明人“枯硬”之痕迹。《登高望远图》(图1)即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这幅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宾虹在借用明人沈周、文??明的视点和方式来上追宋人,在体式上偏向荆、关的“北方画派”以至北宋末年李唐的绘画风貌,雄姿伟岸,可居可游,但在用笔用墨及设色上,仍摆脱不掉明人的笼照,较之北宋绘画要柔淡、明丽、清新一些。《水墨山水图》(图2),从此幅绘画风格来看,当为他早期的作品。黄宾虹在《八十自叙》里曾记载,在歙县期间,常在族亲好友家中观摩他们所藏的古人书画真迹,而“尤爱董其昌、查士标,习之又数年”,这幅作品即可为证。明末大画家董其昌倡导“南宗”,以披麻皴为主的柔韧线条构筑物象,辅之水墨清润,造境或“平淡天真”或“疏野荒率”,董其昌属前者的代表,查士标则侧重后者。查士标是黄宾虹的乡梓先贤、新安画派中人,也是黄宾虹早年重要的取法对象之一。这幅作品中,远景峰峦淡逸,近处茅亭船只,几株树木耸立眼前,一派寂静景象,查士标的影子仿佛就在其中。   第二阶段为转型阶段(60―85岁)。游历写生对画家是一个吸收养料、丰富题材、转变手法、形成观念的重要阶段。1923年黄宾虹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鸟渡湖、秋甫、齐山。一路风景甚佳,促动他第二年再游贵池,从自然风光中去寻找作画的突破口。1928年黄宾虹65岁以后,他的足迹遍及蜀、粤、闽、桂,西湖、富春、维扬诸胜景他更是饱游细看,此时他画画不惟写实、录景,而是从大自然中吸取古画中没有的东西,活灵活现的画作临本就在眼前。他一方面悉心揣摩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着意在如何使得“造化入画”,汲取天地造化之精华;另一方面,他“搜尽奇峰打草稿”,为日后能证悟、创造“画夺造化”之佳作,积累了数以万计的绘画素材。由此之时,黄宾虹的绘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逐渐舍弃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选择了元人吴镇的画风,学习其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由“白宾虹”逐步过渡至“黑宾虹”,其绘画风格也变得苍浑、清润、华滋。《溪桥沽酒图》(图3),此幅一眼望去,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远景山峦起伏,古树苍郁;中景山腰平坦处,几间房屋,错落有致;前景为一人过桥沽酒,桥下水面停泊一只小船,一人坐于船头独自垂钓。此图以山衬水,以水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