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年Nobel生理学奖获得者及其研究信息(1961 今)
历年Nobel 生理学奖获得者及其研究信息(1961~今)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今: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注,划下划线
的年度有PPT 文件,可作链接)
196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G. von Békésy
1961 年G.V.贝凯西(Georg von Békésy ,1899~1972)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
的物理机制。
简介
乔治·冯·贝克西,匈牙利裔美国物理学家。1899 年6 月3 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1972 年6 月13 日猝死于夏威夷。贝克西是一个外交官的儿子。他曾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学
习,1920 年毕业,随后入布达佩斯大学继续深造,1923 年获得博士学位。以后,贝克西几
乎用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从事匈牙利电话系统的声学研究工作。同时他又在布达佩斯大
学担任教学工作。贝克西的工作未曾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干扰。战后,苏联军队占领了
这个国家,他认为再在匈牙利住下去是不明智的, 便于1946 年来到瑞典,1947 年来到
美国,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他设计了一台用于测量听觉功能的听力计。同时,还提出
了有关听觉的理论,从而替代了首先由黑尔姆霍兹提出的理论。最关键的听觉组织是内耳
的一个盘涡状管,通常称为耳蜗。耳蜗由基膜分成两部分。整个基膜由两万四千多根并
行的纤维构成,这些纤维顺着耳蜗的纵向渐渐展宽。黑姆霍兹认为,每根纤维各有它固
有的振动频率,并只能对该频率的声音有所反应。声音是由各种频率的基本振动混合而
成的,因此每个声音就激起某些纤维的同时振动。各个振动着的纤维把神经信息传到大
脑,大脑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和分析,便感觉到这个具有一定音调、响度和音品的声
音。然而,贝克西用一个人工系统 (完全仿造耳蜗的基本结构)仔细地做了实验,发现
声波通过耳蜗内的液体时引起基膜象波动一样的位移。这就是大脑接收到的并进行分析
的波,其位移也是按音调、响度和音品变化的。鉴于这个结果, 196 1 年贝克西荣获
了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成为在这个学科范畴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物理学家。
(他还有两个医学学位,不过都是名誉学位。)
To PPT To top
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 J D. Watson; F H C. Crick M H
F. Wilkins
1962 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
子结构。
简介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1916.6.8-2004.7.28)生于
英格兰中南部一个郡的首府北安普敦。小时酷爱物理学。1934 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伦敦
大学物理系,3 年后大学毕业,随即攻读博士学位。然而,1939 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断了他的学业,他进入海军部门研究鱼雷,也没有什么成就。待战争结束,步入而立之
年的克里克在事业上仍一事无成。1950 年,也就是他34 岁时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攻读研
究生学位,想在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研究基本粒子。
这时,克里克读到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本书 《生命是什么》,书中预言一个生物
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指出生物问题最终要靠物理学和化学去说明,而且很可能从
生物学研究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定律。克里克深信自己的物理学知识有助于生物学的研究,
但化学知识缺乏,于是开始发愤攻读有机化学、X 射线衍射理论和技术,准备探索蛋白质
结构问题。
1951 年,美国一位23 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400字作文稿纸[参考].doc VIP
- 物业三标体系培训.pptx VIP
- 7838G_Ren Jiansheng LD-Parex芳烃联合装置工程变化_04_20.pdf VIP
-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ppt VIP
-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标准.doc VIP
- PCS-9621_120189站用接地变保护装置说明书.doc VIP
- 2024甘肃武威凉州区发放镇招聘专业化管理的大学生村文书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秋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 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3篇.doc VIP
-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