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记叙文之品读与赏析PPT
* 201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品读与赏析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课标要求 近五年中考试题回顾 一、近几年中考记叙文句子类试题出题类型及分值设置。 品读 仔细阅读、品味。 通过反复的吟咏,理解字词句段的含义。 “读”要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品”要品出含义、品出感情、品出思想。 品读与赏析 例句: 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 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 赏析 : 从字面理解就是欣赏分析 ,重在分析, 只有分析透彻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 品读与赏析 赏析句子的方法: (一)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例如:《如果》 第④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手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 赏析的方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连根拨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老伯伯的深切同情。 (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赏析的方法 《如果》一文: 11.第④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手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 2009年《前方遭遇塌方》 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 赏析的方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答出修辞手法,1分;结合文意分析,2分。共3分) 2013年《放学》: 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一句(相关语句,1分),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修辞方法,1分),突出了孩子们对跳墙的乐此不疲,表现了“小男生”喜欢冒险的天性。(分析,2分,共4分) 赏析的方法 (三)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赏析的方法 《如果》:⑤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承上启下(过渡)(1分);由(承接)上文对独自返乡的老伯伯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2分) 赏析的方法 (四)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地下森林断想》: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