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契约之法律关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托契约之法律关系

信託契約之法律關係 本會顧問-林永汀 一、前言 信託法於民國85年1月26日公布前,我國民法雖無關於信託行為之規定, 惟因私法上法律行為而成立之法律關係,非以實質民法有明文規定者為限,苟法 律行為之內容,並不違反強行規定或公序良俗,即應賦予法律上之效力。斯時實 務上認為信託行為,係指委任人授與受託人超過經濟目的之權利,而僅許可其於 經濟目的範圍內行使權利之法律行為而言(最高法院 85年台上字第558號民事 判決)1 。信託法公布後,信託之定義,係指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 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 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 關係(信託1) 2 ;信託之成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以契約或遺囑為之(信託 3 。惟信託終究 2),且在通常情形,信託關係,亦以信託契約之訂立而發生為主要 是以信任為基礎之法律關係,與我國民法規定之代理、委任、寄託、第三人利益 契約、附負擔贈與、讓與擔保制度,容或有相當關聯,本文謹就「信託契約性質 及其成立」、「信託契約當事人」為討論基礎,探究信託契約之法律關係,最後以 籲請「創建信託關係永續之法制」作為本文結論。 二、信託契約性質及其成立 我國信託法規定信託之成立方式,有法定信託與意定信託兩種;意定信託以 契約、遺囑兩種型態為之(信託2);另外,法人為增進公共利益,得經決議對外 宣言自為委託人及受託人,並邀公眾加入為委託人,是為「公益性宣言信託」 (信 4 ;亦有不同見解,謂「公益性宣言信託」是信 託71) ,乃意定信託之另一種型態 5 託法第2條規定所稱之「除法律另有規定」之規定 。 意定信託,才有所謂法律行為;推定信託和法定信託是法律所擬制的,並無 6 創設信託的意思表示,故無信託行為 。 ㈠信託契約之性質。 1 最高法院 85 年台上字第 558 號民事判決( .tw) 。上網時間:2007 年 12 月 5 日 10 時 10 分。 2 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頁 368 ,月旦出版公司,1994 年 5 月初版,刊錄法務部信託法草案第 1 條之說明為「簡言之,信託乃委託人、受託人與受益人間所存在之一種以財產權為中心之法律關係」。準 此,「信託」著重的是信託關係人以財產權為中心之「關係」。 3 最高法院 85 年台上字第 1826 號民事判決(.tw) 。上網時間:2007 年 12 月 13 日 10 時 20 分。載謂「通常所謂信託行為,係指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於受託人,使其成為權利人,以達到當事 人間一定目的之法律行為而言。是信託關係,以信託契約之訂立(信託法於 85 年 1 月 26 日公布施行後, 依同法第 2 條規定)而發生。」可為參考。 4 王志誠,信託法,頁 63 ,五南公司,2006 年 10 月 3 版 1 刷。 5 王進祥,土地權利信託,頁 36 ,現代地政雜誌社,2002 年 5 月 2 版 2 刷。 6 謝哲勝,信託法,頁 76 ,自刊,2007 年 3 月 2 版 1 刷。 1 我國信託法就「信託行為」一詞,雖在許多條文出現(信託 3、5、6、8、9、 7 ;信託與信託行為,是否同 17、24、25...),但何謂「信託行為」並無定義 義?應不能因此認定;信託行為即為信託契約?依上開所舉條文意旨,似可如此 認定。惟廣義的「信託行為」應包括設定信託、宣言信託、推定信託、法定信託, 8 。故而,關於信託行為之性質,本文 本文討論之「信託行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