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新生儿败血症 文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建 新生儿败血症 文档

            新生儿败血症193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对近6年来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193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进行分析研究,为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及降低该病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9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分别对其发病构成比、病人来源、发病时间、感染途径、临床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本组193例患儿中,男:女之比2.45:1;足月儿的男:女之比2.4:1;早产儿男女之比:2.52:1。2. 败血症占住院构成比波动在2.95%~6.80%,足月儿败血症占足月儿住院患病构成比波动在2.24%~5.34%,早产儿2004年后占早产儿住院患病构成比波动11.50%~20.00%,以2004年为最高:20.00%,占败血症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18.18%上升到2008年的56.32%。3.病人来源:足月儿组患儿来源以农村、院外为主,早产儿组则以城市、本院产科转入为主。4. 分类:足月儿组以早发型为主,早产儿组以晚发型为主。5. 早产儿组母亲易感因素多于足月儿组。6. 出生方式:早产儿组剖宫产率高于足月儿组。7. 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出产1分钟Apgar评分≤7分分别是20.17%、14.86%。8. 足月儿组感染途径依次为经皮肤、脐部、呼吸道,早产儿组感染途径依次为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产道或宫内感染、脐部、皮肤。9. 早产儿组属院内感染多于足月儿组。10. 早产儿组发病前行中心静脉置管及静脉营养高于足月儿组。11. 足月儿组依次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发热、黄疸、反应差及呼吸急促,早产儿组依次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呼吸暂停、发热、反应差、黄疸、呼吸急促、腹胀。12.实验室检查:①足月儿组外周白细胞增多明显高于早产儿组。②WBC总数<5×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计数≤100×109/L在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③足月儿组CRP≥8μg/ml达79.83%,早产儿组为74.3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④早产儿组发生高血糖及低血糖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⑤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血钠<130mmol/L的发生率分别是20.16%、21.62%,血钙<1.8mmol/L或游离钙<0.9 mmol/L的发生率分别是19.33%、20.27%。⑥血培养阳性率44.04%,足月儿组阳性率37.82%(45/119),早产儿组阳性率54.05%(40/74),两者比较提示早产儿组阳性率高于足月儿组。培养出菌株89株(有4例患儿培养出2种菌),检出革兰氏阳性菌56株(62.92%,56/89),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38株(42.70%,38/89),占革兰氏阳性菌株的67.85%,革兰氏阴性杆菌37株(41.57%,37/89),其它菌种4株(4.49%,4/89);两组病原菌前三位依次均是:CNS、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为97.4%以上,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在60%以上,对特治星及舒谱深的耐药率在25%以下。13. 193例患儿有并发症188例(97.41%),其中足月儿组114例(95.80%),早产组74例(100%),两组常见并发症均为危重症,两组比较足月儿组并发化脓性脑膜脑炎明显多于早产儿组。14.193例患儿痊愈149例(77.2%),好转出院18例(9.3%),自动出院22例(11.4%),死亡4例(2.1%)。两组比较,早产儿组治愈率高于足月儿组。 结论 (1)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宣教,提高围产期医疗及护理,加强医疗操作的无菌观念及院内感染的管理,从而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2)对新生儿败血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病死率及病残率。                 前言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虽然医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到目前为止仍高居不下,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0.1%~1%,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高达16.4%,长期住院患儿更高达30%[1],病死率为12~20.5%[a]。而且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隐匿、进展快,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目前尚无一种敏感、特异的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给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带来困难。临床上为了减少严重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往往经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