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枯萎病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烟草枯萎病研究进展

烟草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obacoo fusarium wilt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烟草枯萎病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对防治烟草枯萎病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烟草 镰孢菌 生理特性 防治 烟草枯萎病又名烟草镰刀菌枯萎病、歪茎病、弯头病,英文名是Tobacoo fusarium wilt。该病最早于1916年在美国的马里兰州发现,几年后在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也被发现,1930年左右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部分烤烟区和砂质土壤中发生为害,造成严重损失。随后在加拿大、荷兰、印度、泰国、菲律宾、日本、意大利、委内瑞拉、南非、乌干达、俄罗斯等国家均有此病的报道,其中南非发病比较普遍,其他地区多为零星或局部发病。烟草枯萎病在中国是常见病害,台湾、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安徽、河南、陕西、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烟区均有发生,一般为害较轻,但在局部烟区,有时也造成严重为害。 1.症状 镰刀菌枯萎病在烟草苗期至成熟期均可感染。烟苗染病后叶片褪色变黄,而烟株在几天内仍保持挺立。成株期受侵染时,一般在旺长期至接近成熟期时才表现典型症状。通常病菌从烟株的根侵入,在植株一侧扩展,有时病菌侵染一侧所有的根,引起烟株一侧维管束或整个维管束染病,形成系统性侵染。受害烟株地上部分,全株叶片褪色变黄、变小、萎蔫,主脉弯曲,通常病株顶部向一侧弯曲,故称“歪茎病”或“弯头病”,最后茎秆干枯,烟株枯死。受害烟株地下根系受害明显,小根死亡,或小根和大根都死亡干腐。剥去病株或茎的皮层或横切根或茎,可见木质部有褐色或黑色点块。除非烟株发病已久或受其他微生物感染,受害烟株的皮层与薄壁细胞的嫩组织并不腐烂。切取病株木质部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木质部导管内有病菌菌丝和孢子。 枯萎病常与其他根、茎病害混合发生,导致烟株萎蔫症状难以区别。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是,受害烟株茎秆干腐而不湿腐,木质部维管束组织变为褐色或黑色,导管内有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这是区别于其他根、茎病害的依据。 2.病原 2.1分类及形态 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镰孢菌烟草变种[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Wr.var.nicotianae Johnson],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瘤座菌目(Tuberculariales),链孢菌属(Fusarium)。 在酸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为白色、粉红色、淡紫色或玫瑰色。在碱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为紫色或蓝色。菌丝有隔膜,分生孢子梗短,轮状分枝,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梗上而聚集成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即小型分生孢子和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或偶有1~2个隔膜,椭圆形,无色,大小为5~12μm×2.5~3μm,数量较多。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生长在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a)中,有时在黏性孢子团(pionnotos)中,橙红色,有3~5个隔膜,平均大小为40~50μm×2~4.5μm。该菌的厚垣孢子由菌丝顶端细胞或菌丝中间细胞形成,大型分生孢子通过原生质浓缩也能转化为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球形,单胞或双胞,表面光滑,深褐色,直径为6~12μm。 该菌的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2.2 生理特性 枯萎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7~35℃,18~31℃菌丝生长良好,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该菌对酸碱适应范围广,以pH7左右最适宜。能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能利用无机氮,但在含有氨基酸的培养基中生长优于无机氮培养基。该菌易受培养基成分、pH、供氧状况和温度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培养性状。枯萎病菌的培养滤液中产生一种红色水溶性色素,即红镰孢菌素(rubrofusarin),具有指示剂特性。该菌依据培养基物的不同,分别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缩酶、果胶甲基酯酶、果胶酸裂解酶和纤维素分解酶,菌丝的氯仿提取物中含有麦角甾醇和脂肪酸。但某些碳源也能抑制酶的产生。 枯萎病菌为强好气性真菌,在高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也能短时间存活。该菌的产孢、孢子萌发、菌体生长和致病性都受到氧和二氧化碳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氧浓度低于空气中的浓度时生长减慢,二氧化碳浓度增至20%时,分生孢子的产生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高达80%~100%时,即起到真菌抑制剂的作用。 Park等发现孢子在同其亲本接触培养时萌发受到阻止,其主要原因是菌丝连续生长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乙醛和某种不挥发性物质,可阻止或延迟孢子的萌发。葡萄糖浓度和pH也影响培养基中和土壤中孢子的数量。以上因素抑制了孢子的膨胀过程及顶端组织形成的代谢过程,并抑制芽管的出现。该真菌还能产生其他抑制菌丝生长及菌丝体自溶的老化因子。 2.3 菌株的变异 镰刀菌属真菌的不菌株在形态、生理和致病力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