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中的洋流与季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和远航中的洋流与季风

商人周觀達隨元使出使真臘,寫成『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後法人依此篇記載發現吳哥窟遺址。 冬天從溫州出發,到湄公河口,等待南風逆江而上。第二年夏天順流而下,並乘夏季風回國。 (法顯、馬哥勃羅) 表2 鄭和船隊在古里、丁得把昔、及沙姑馬山的觀星時刻 觀星地點 (資料來源) 地理位置 觀星日期 北辰星 十字架一 織女 西南布司 西北布司 別羅里 (牽星圖) 6.5oN/80.0oE 1432/11/28 0.5F/03:38 15.0F/03:38 ? ? ? 古里 (《順風相送》) 11.3oN/75.8oE 1432/12/14 4F/02:35 11.5F/02:35 ? ? ? 丁得把昔 (牽星圖) 16.4oN/73.5oE 1432/12/22 7F/02:15 8.5F /02:15 ? ? ? 沙姑馬山 (牽星圖) 22.6oN/55.1oE 1433/1/9 11F/01:10 4.5F/01:10 7F/04:17 9F/04:19 11F/04:33 沙姑馬山 (牽星圖) 22.6oN/55.1oE 1433/3/13 11F/02:51 4.5F/02:51 7F/00:09 9F/00:16 ? 丁得把昔 (牽星圖) 16.4oN/73.5oE 1433/3/25 7F/20:07 8.5F/20:07 7F/23:25 ? 9/F23:23 忽魯謨斯 (《順風相送》) 26.7oN/55.6oE 1433/1/17 13.5F/06:28 2F/06:28 ? ? ? 南巫里洋 (牽星圖) 7.2oN/95.3oE 1433/4/20 1F/23:18 14.5F/23:18 4F/21:19 4F/21:26 4F/21:31 註1 各星辰欄內之仰角指數以’F’表示,如4F, 7F, 11F等。 註2 觀星時刻則為各時區之標準時。 註3 灰色網影數值為本文依天文軟體所增補者。 表4 各港口觀測的北辰星仰角指數及估計緯度 結語 一、鄭和下西洋的年代,由於北辰星去極度有3.8 o之鉅,船隻定位的方法,主要以北辰星及燈籠星兩者仰角指數和恰為15.5指時,則北辰星指數可以表示相對緯度的高低。 二、依據《順風相送》所云「古里看北辰星四指看燈籠星十一指半」,及以古里位處北緯11.3 o兩項參數,可求得1指等於1.57 o 。據此,丁得把昔及沙姑馬山兩處待考地標,可以分別定位為北緯16.4 o及22.6 o。 三、北辰星仰角指數與緯度間之推估,不論是從古里實際資料所求得之經驗公式,或是從「航海圖」記載資料所求得之迴歸式,兩者非常近似而且準確。這也說明了當年鄭和航海所用牽星板的一指,是折合1.57 o而非1.71 o或2.07 o 。 鄭和航海基本參考文獻 1. 祝允文《前聞記》之記載 2. 《順風相送》之記載 3. 《武備志》之記載 (1) 「龍江出水圖」 (2) 「過洋牽星圖」 4. Google Earth定位系統及Sky Level 天文軟體 鄭和歷次出使西洋之奉詔及返京國日期 出使次數 奉詔年月 返京年月 第一次 永樂三年(1405)六月己卯,遣中官鄭和等齍敕往諭西洋諸國。 永樂五年(1407)九月壬子﹙初二日﹚,太監鄭和使西洋諸國還。 第二次 永樂六年(1408)九月癸酉,遣太監鄭和等齍敕使古里……..。 永樂九年(1411)六月乙巳﹙十六日﹚,內官鄭和使西洋諸國還。 第三次 永樂十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監鄭和等使……。 永樂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初八日﹚,太監鄭和等奉使西洋等國還。 第四次 永樂十四年冬,滿剌加等十九國……。 永樂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十五日),官軍自西洋還。 第五次 永樂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忽魯謨斯等十六國使臣還國。 永樂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十八日﹚,中官鄭和等使諸蕃國還。 第六次 永樂二十二年(1424)正月甲辰,舊港故宣慰使施進卿之子濟孫遣使請襲父職……。 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丁巳(十五日),…﹙仁宗﹚登寶位…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 第七次 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初九日),遣太監鄭和等齍詔往諸番國。 宣德八年(1433)七月六日到京。 鄭和遠航中的洋流與季風 永樂三年六月往諭西洋諸國 永樂五年九月自西洋還 永樂五年九月奉詔 永樂七年六月返京 永樂六年九月復使西洋 永樂九年六月使西洋諸國還 永樂十一年六月復使西洋 永樂十三年七月使西洋諸國還 永樂十四年十二月復使西洋 永樂十七年七月自西洋還 鄭和航海規律(靈應碑) 1405 1407 1409 1411 1413 1415 1417 1419 自五虎門出發—來回需一年半 兩次回國間隔—大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