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口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doc

经口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口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口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邱桂香(福建省福鼎市医院重症医学 3552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139-02   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而气管插管是实施这一措施的重要方法之一。意外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无拔管指征的患者,人工气管意外脱出,是气管插管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造成气道损伤和影响气道通畅而发生窒息,严重者呼吸暂停,直接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做好气管插管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科室共为108例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其中7例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现就意外脱管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防止意外脱管发生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7例脱管患者年龄45~78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插管时间1d~7d,5例行机械通气;发生时间多为插管后的1~3d;患者意识状态:清醒3例,意识模糊2例,昏迷1例,镇静状态1例。其中外科手术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Ⅱ型呼吸衰竭1例,重症肺炎1例,脑出血1例。气管导管均为海宁绿健医疗用品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气管插管包。脱管判断标准:气管导管口距门齿距离明显延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SPO2下降,PO2下降、PCO2上升,或自主呼吸明显加快、呼吸费力;人机对抗明显;呼吸机监测显示:呼出潮气量低于设置潮气量10%以上;听诊两肺呼吸音较低,但对称;导管完全脱出。本组6例患者经上述判断标准判断后,立即积极处理,更换气管导管后再次插管,处理后患者缺氧和CO2潴留情况及时得到改善,证明判断正确,1例患者观察生命征、病情平稳无再插管,改鼻塞给氧。   2 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   2.1 舒适的改变 气管插管多在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躁动状态下进行,如果患者意识清楚,气管插管是很难让患者接受的,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伤口疼痛、心情紧张,使气管插管有意或无意间脱出。   2.2 缺乏有效的约束 7例患者均未包裹双手,3例未使用肢体约束或约束带变松、位置过高而拔管、脱落,2例患者自行解开手而拔管,2例因其烦躁而脱管。   2.3 导管固定不牢 固定气管导管采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或两侧面颊, 由于胶布的粘性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胶布容易受患者油渍、汗渍和口鼻腔分泌物的影响,使黏性下降,固定不牢松脱。   2.4 缺乏充分的镇静 由于气管插管对口腔、咽喉长时间压迫,疼痛难忍,插管后失去语言的交流、不能由口进食等增加了患者的不适而拔管。有的患者因为没有及时给镇痛剂、镇静剂或剂量不足所致。   2.5 护理操作不当 为患者翻身、叩背、吸痰、口腔护理、搬运患者等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观察不仔细等导致气管导管意外脱管[2]。   2.6 缺乏有效的沟通 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加重焦虑不安的情绪。当身体出现不适,护理人员又不在身旁监护时,患者表现急躁的神情,不断扭动躯体,想通过吐管、拔管以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由于病情严重、住院时间长、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使患者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悲观失望而做出拔管的举动。   3 护理对策   3.1 妥善固定导管,定时测量长度 选择粘性和韧性较好的3M胶布作交叉固定,除此之外,另加系棉质寸带一条,长度为80cm左右,依据病人头颅大小,绕过枕后沿乳突或耳郭上在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圈或2圈打结,松紧度以可容纳1指、左右推动气管插管不滑动为宜,起到一个双保险作用。随时观察固定的寸带及胶布有无松脱、潮湿并及时更换。要求每班护士检查导管外露长度,将外露长度纳入交班和护理记录内容,更换寸带、胶布前均观察导管距门齿的距离。若外露长度增加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固定呼吸机管路时不宜太牢,要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防止转动引起导管脱落。   3.2 规范护理操作 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增强护理人员对脱管高危因素的识别,使其掌握为气管插管患者翻身、吸痰、叩背、口腔护理、搬运患者的方法,必要时二人配合操作。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时,一定要做到面对面,先固定好导管再行操作,以便观察病情和气管导管的位置。另外,在固定呼吸机管路时,不宜过牢,要留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尤其是呼吸机与气管插管的连接宜采用可伸缩活动接头,防止患者轻微转动而引起插管脱落[3]。   3.3 消除疼痛和紧张 对于一些手术后需要人工通气而又不能忍受气管插管的患者,建议在维持有效通气前提下及早使用镇静、镇痛或肌松药,使病人感觉舒适,消除术后疼痛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