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自动调焦技术中图像清晰度的客观评价.docVIP

实验二:自动调焦技术中图像清晰度的客观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二:自动调焦技术中图像清晰度的客观评价

实验二:自动调焦技术中图像清晰度的客观评价 数字信号处理 应物0901 一、实验背景 自动调焦是要保证感光面所记录的影像取得最清晰的效果。因此,自动调焦系统就是要代替原来的手动调节,而自动调节摄像镜头和感光面之间的距离,并使得像平面落在感光面上。 1、测距法:通过测量被摄目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并驱动镜头运动到合适的位置而完成自动调焦的。具体方法有三角测量法、红外线测距法与超声波测距法等。 2、聚焦检测法:通过检测影像是离焦还是聚焦(主要是检测影像的轮廓边缘与像的偏移量),而实现自动调焦的。具体方法有对比度法与相位法等。 3、图像处理法:通过摄像机采集被测物的光学图像,经模拟数字转换,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图像处理而实现自动调焦的。具体方法以焦距评价函数分有:高频分量法、平滑法、阈值积分法与灰度差分法等。 计算机处理图像优点:灵活性(多判据、多区域)、速度快、准确。 本次实验是利用Matlab对自动调焦中的图像处理法进行模拟。 二、实验原理 图像调焦准确与否,反映在空间域上是图像的边界及细节部分是否清晰,在频率域上是图像的高频分量是否丰富。图像的边缘及细节信息可通过对图像进行微分来获取;图像的频谱信息可通过对图像进行FFT(即快速付里叶变换)来获取。通过数字化图像信息,把图像的清晰度量化,从而来判断是否摄像仪器是否合理对焦。 首先熟悉几个matlab中图像处理的的一些函数。如下过程,在电脑D盘中保存一张图片(命名为3.jpg),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1)打开和输出保存图像 I = imread(D:\3.jpg); figure, imshow(I) title(Original Image) (2)改变图像的清晰度(使之变模糊,用于实验比较) LEN = 31; THETA = 11; PSF = fspecial(motion,LEN,THETA); Blurred = imfilter(I,PSF,circular,conv); figure, imshow(Blurred) title(Blurred Image) (3)用PSF即点分布函数来修复图形wnr1 = deconvwnr(Blurred,PSF); figure, imshow(wnr1) title(Restored, True PSF); (4)给图像加噪点 I = imread(D:\3.jpg); J = imnoise(I,salt pepper,0.02); figure, imshow(I) figure, imshow(J) 实验过程 clc;clear; I=imread(D:/123.JPG); A=rgb2gray(I); [i,k]=size(A); fo=fftshift(abs(fft2(double(A)))); f=fo/sum(sum(fo)); FDE=0; while(i) j=k; while(j) FDE=FDE-f(i,j)*log(f(i,j)); j=j-1; end i=i-1; end H1 = fspecial(disk,3); A1 = imfilter(A,H1,replicate); [i,k]=size(A1); fo1=fftshift(abs(fft2(double(A1)))); f1=fo1/sum(sum(fo1)); FDE1=0; while(i) j=k; while(j) FDE1=FDE1-f1(i,j)*log(f1(i,j)); j=j-1; end i=i-1; end 四、实验结果 FDE FDE = 10.2492 FDE1 FDE1 = 8.7146 FDE2 FDE2 = 7.9858 根据输出的FDE值的大小可以判断,第一幅图相对最清晰,而最后一幅图相对最模糊。 H2 = fspecial(disk,8); A2 = imfilter(A,H2,replicate); [i,k]=size(A2); fo2=fftshift(abs(fft2(double(A2)))); f2=fo2/sum(sum(fo2)); FDE2=0; while(i) j=k; while(j) FDE2=FDE2-f2(i,j)*log(f2(i,j)); j=j-1; end i=i-1; end subplot(2,2,1),imshow(I); subplot(2,2,2),imshow(A); subplot(2,2,3),im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