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纳米沟槽表面黏着接触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精选.pdf

纳米沟槽表面黏着接触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沟槽表面黏着接触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精选

物 理 学报 ActaPhys.Sin.Vo1.63,No.23(2014) 234601 纳米沟槽表面黏着接触过程的分子动力学 模拟研究冰 司丽娜十 王晓力{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 100081) (2014年6月 l1日收到;2014年6月 19日收到修改稿) 采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刚性球型探头与具有不同纳米沟槽基体表面的黏着接触过程,探讨了 表面沟槽结构对载荷一位移曲线、接触引力和拉离力 以及材料转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 明:在相同的压入 深度下 与原子级光滑表面的黏着接触过程相 比,刚性探头与具有纳米沟槽结构基体表面的接触压力较小,接 触加载过程中的引力作用范围较大,并伴随载荷的多次跳跃,且接触引力和拉离力均有减小;当沟槽深度相同 时,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接触 引力和拉离力逐渐减小,当沟槽宽度逐渐接近探头与光滑表面的接触直径时, 接触引力和拉离力又逐渐增大,趋于接近探头与光滑表面的接触过程;当沟槽宽度相同时,随着沟槽深度的增 大,接触引力相对减小,拉离力变化不大. 关键词:黏着接触,分子动力学模拟,纳米沟槽结构,拉离力 PALOS:46.55.+d,62.20.Qp,31.15.XV DOI:l0.7498/aps.63.234601 著减小.具有纳米结构表面的黏着接触 问题 已成为 1 引 言 当前纳米摩擦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O,l1]. 研究具有纳米结构表面的黏着接触行为,揭示纳米 微 /纳器件关键零部件的特征尺度通常在纳米 结构的减黏机理以及对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 量级.由于尺寸的减小,器件系统中表面力作用显 规律,不仅可对现有连续力学接触模型完善补充, 著增强,由此引起的表 /界面问题成为微 /纳器件可 而且可为特定工程应用表面形貌 的设计提供理论 靠运行、实现微 /纳器件实用化的重要障碍 【,.黏 依据. 附是微 /纳器件 中最突出的表面 问题之一 [3-8].表 本文利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刚性 面几何结构对微观表面黏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球型探头与具有纳米沟槽结构基体表面的黏着接 许多学者研究了材料表面加工的微结构对表面黏 触过程,并与探头和原子级光滑表面的接触过程进 附性能的影响 7[--9].例如,Zou等 []研究了具有镍 行了对比,探讨了表面沟槽结构对载荷一位移曲线、 纳米点图案的硅基体黏附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 接触引力、拉离力和材料转移等的影响规律. 明,与光滑硅基体表面相 比,具有镍纳米点图案的 表面黏附力减小为原来的92%.Spencer等 [0,0J通 过在硅表面静电吸附和烧结氧化硅颗粒制得具有 2 仿真系统的分子动力学建模 不同密度的凸起表面,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粗 糙表面与聚乙烯颗粒之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