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 第四章第二节 居委会
第二节 社区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 社区自治组织是指居民自主参与和自主管理有关社区事务的组织载体,也是居民在社区建立的维护自己有关权益的社会组织,是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基础。 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的自治组织主要有5种形式: 城市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组织)、文化体育类社团、村民委员会 。 一、居民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建国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社区建设开始前) 1、第一阶段——作为自治组织的居委会(1949—1958) 1949年底,一些城市出现不少有群体自己组织起来的防护队、防盗队、居民组等名称各异的自治性组织。 最早以居委会冠名的是天津市,后武汉、上海等。 1951年,上海明确其为群众性自治组织。 1953年6月,彭真接受毛泽东委托,向党中央递交了《关于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和经费问题的报告》。 (1)街道的居民委员会必须建立,它是群众的自治组织,不是政权机关,也不是政权组织下面的腿。 (2)街道不属于一级政权。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4年 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居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确定其组织机构,规定了其任务,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公杂费、生活补助费及其来源。 当时居委会的工作任务: 一是广泛反映人民意见,传递和推行政府法令,加强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二是协助政府做好城市的管理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 三是动员群众,发展生产,救助军烈属和市民困难群体。 2、第二阶段——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居委会(1958—1979) 1958年后,居委会逐渐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20世纪60年代初,居委会专职干部有了固定的津贴收入,居委会逐渐成了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相继建立了居委会党支部。文革期间变成文革小组参加运动。 文革末期改名为“向阳院”,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开展各种政治运动。 3、第三阶段——居委会相对成熟和比较完备的时期(1980—1996) 1980年1月,中央政府重新颁布了1954年开始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这是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得以恢复和发展的法律基础。 1982年我国重新修订颁布的新宪法 第111条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乡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1989年12月) 性质: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与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居委会的任务: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办理本居民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调节民间纠纷。 (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六) 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组织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城镇社区和居民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到1999年底,全国共有677个城市,749个市辖区,5904个街道办事处,11.5万个居委会。 二、现阶段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弱化 本来是一个自治组织,但它的自治功能严重的退化和弱化,过多地承担了政府的行政功能、市场功能和事业单位的功能,变成了一个依附于街道办事处的、功能混淆重叠的全能主义的组织。 一是社区居民委员会越来越成为政府的“办事机构”,而不是居民权益的保护性机构(自治组织),是“腿”而不是“头” 二是居委会的全能化的倾向日趋明显。似乎居委会应该而且可以满足居民的所有需求,负担沉重。 十几块牌子并列门口,是许多居委会的一景。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过来,让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进退两难。 (一)居委会与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 1、居委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居委会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需要协助与实施协助的关系,听取居民意见、要求并接受居民考评与反映这种意见、要求及考评结果的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政府有责任向居委会的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瑞丽“瑞女孩”校园推广方案.pptx
- 用C语言实现画图程序.doc
- 生鲜部培训内容.doc
- 用C语言编写个人财务管理程序.doc
- 瑞安--创意产业园区介绍.ppt
- 用于农产品快检的离子迁移谱仪.doc
- 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ppt
- 瑞基翰林花园开盘仪式策划方案.ppt
- 生产安全事故 地勘课件.ppt
-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检查表.doc
- 医疗设备租赁行业2025年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奢侈品零售行业奢侈品品牌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报告.docx
- 汽车共享平台车辆共享效率与用户满意度提升策略报告.docx
- 深入分析2025年珠宝行业钻石分级标准与市场规范区域差异报告.docx
- 深入分析2025年环保污水处理技术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报告.docx
- 智慧农业与农村土地流转报告2025.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控中的应用对比报告.docx
- 2025年药学人文关怀的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食品饮料品牌数字化营销与电商渠道运营效率研究报告.docx
- 基于公众参与的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政策效果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