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登革热防控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革热防控技术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 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 疑似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 有流行病学史, 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 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 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 或分离出登革病毒 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 隐性感染者 未发现病毒携带者; 患者在发病前6~1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隐性感染者多,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带毒的媒介伊蚊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海南、东南亚诸国----埃及伊蚊. 广东、太平洋岛屿----白纹伊蚊 在32℃ 时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分布到蚊体全身:唾液腺、肌肉和细胞),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有学者在捕获的伊蚊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可经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意见不一),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白纹伊蚊 鉴定要点 中胸背部有一条有白纵条 后足1~4跗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 触须末端白色 习性 孳生于房屋内外的浅水及积水中。 成蚊白天吸血,嗜人血。 有光照比无光照对吸血有利。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中国白纹伊蚊地理分布(2006) 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2006) 易感人群 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多;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 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 流行特征 地理 伊蚊孳生的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 我国海南、广东和广西等。 季节 雨季 海南为3-11月,广东为5-10月,本地8-11月 。 其他 多首发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 地方性流行区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流行特点 突然性: 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佛山突然流行。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0.016%~0.13%)。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 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 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省、市。 远距离传播: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登革热(DF)目前形势 第二部分 国内疫情形势 登革热防控策略 第三部分 相关定义 登革热暴发: 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登革热 首次发现病例 1周内,1个县(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防治总目标 及时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二代)病例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控制策略 政府主导 多部门合作 全民动员 防控措施?健康教育 防治知识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宣传,使群众懂得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 使用个人防护 教育公众做好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 使用纱门纱窗、衣物,防止蚊媒叮咬传染。 爱国卫生运动 发动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灭蚊技术指导工作 发动群众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伊蚊幼虫孳生地 组织人员分片指导灭蚊工作,检查灭蚊措施落实情况 公众宣传:居民养蚊叮咬自己 空置房屋院中废弃的坛、缸、碗、盘皆有孑孓 防控措施?风险沟通 媒体关注 及时、准备、客观、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 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恐慌和不实信息传播 政府主导,决策者 承担相应责任、成立防治领导/专业小组 协调部门工作 公众知晓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配合防蚊灭蚊措施的落实 防控措施?教育培训 疾控机构 传染病现场调查处置 实验室病原检测 媒介生物监测、控制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病例、密切者、共同暴露者) 医疗机构 一线医护人员 感染控制人员 出入境检疫检疫(口岸) 流行地区来华(归国)人员的排查 病原快速筛查 防控措施?监测报告 监测 实行首诊负责制,对发热病人要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 及时采集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液检测/送检 报告 登革热属于乙类传染病,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登革热疑似、临床诊断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